日前,從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傳來消息,經過專委會專家嚴格評審和社會公示,連海院榮獲“中國鉀鹽鉀肥工業功勛企業”稱號,員工張寶全、葛兆民、李紅星榮獲“鉀鹽鉀肥工業功勛人物”稱號。
此次評選旨在評出一批行業公認、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為中國鉀鹽鉀肥事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功勛企業和功勛人物,收錄《中國鉀鹽鉀肥70年發展史》一書。經過嚴格評選,共評出“中國鉀鹽鉀肥工業功勛企業”12家,“中國鉀鹽鉀肥工業功勛人物”31人。
連海院前身為化學工業部化工礦山設計研究院,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學礦山類研究設計院。自1962年成立以來,始終將建設與發展壯大中國民族鉀肥工業作為歷史使命和責任。公司在鹽湖鹵水及鉀資源開采、光鹵石礦采收及設備,氯化鉀、硫酸鉀及硝酸鉀制取工藝、分析方法等方面申請專利100余項,目前有效鉀鹽行業關聯專利48項。值得一提的是,連海院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原始技術創新,憑借4號工藝專利技術在察爾汗鹽湖建設了首套工業氯化鉀生產裝置,填補了我國工業級氯化鉀產品的空白,為我國碳酸鉀、氫氧化鉀鉀堿工業以及電子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青海察爾汗鹽湖的開發,凝聚著幾代連海人的心血。公司參加了不同時期青海察爾汗鹽湖鹵水提鉀、工程建設階段的科技攻關以及鉀肥裝置的工程設計及開車調試,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氯化鉀和硫酸鉀國家標準及鹽湖資源開發建設工程設計規范。作為主要起草和制定單位,連海院早在1986年就首次制定并發布我國第一個氯化鉀產品和分析方法標準,1996、2010年二次主持修訂工作;作為“化學工業化學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化工礦山設計中心站”依托單位,公司主持或參與制定化學礦及礦產品、化學礦山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120余項。
勇于探索,為國家鉀肥工業發展保駕護航。“青海鹽湖百萬噸鉀肥項目”是2002年國家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標志性工程之一,連海院作為主體設計院,承擔了國內單套規模最大氯化鉀裝置的設計工作。該項目2003年底建成,2006年實現達產達標,中國鉀肥產能世界排名升至第4位,使察爾汗鹽湖資源開發進入一個新階段。2000年前后,連海院研發團隊從住“地窩子”開始,參加羅布泊鹽湖鹵水提取硫酸鉀的技術開發試驗,到承擔120萬噸/年硫酸鉀裝置工程設計、工程監理以及近幾年完成的擴能改造工程,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產量水溶性硫酸鉀生產國家。同時,制定了國家首個氯化鉀、硫酸鉀產品標準,助推我國鉀肥“走出去”戰略深入實施。
連海院深耕鉀資源開發研究和工程設計及技術咨詢業務,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獎項近30項。其中,“羅布泊鹽湖120萬噸/年硫酸鉀成套技術開發”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青海鹽湖“年產100萬噸鉀肥生產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獲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青海鹽湖100萬噸氯化鉀項目”2015年獲得第十四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金獎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優秀勘察設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