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裝置不僅可以產烯烴,也可以產芳烴了!在市場形勢異常嚴峻之時,沈化集團迎來創效“生力軍”。
近兩年來,沈化集團為提升CPP下游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發揮國家級示范項目的示范作用,不斷對該項目進行完善。在獲批72萬噸進口原油指標之后,每年70萬噸CPP原料預處理系統改造、年產12萬噸石腦油裂解爐制乙烯、以及制氫等裝置陸續建成投產。此次每年12萬噸裂解石腦油加氫及每年8萬噸芳烴抽提裝置開車成功,標志著CPP下游產品鏈條的主體框架基本搭建完成。該項目預計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2億元,利潤8千萬元。
CPP項目中的PE裝置和前期投產的丙烯酸及酯裝置,均是以CPP裝置所生產的烯烴為主要原料,生產精細化工產品,使得烯烴產業鏈條得到深度開發,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產出烯烴的同時,CPP裝置每年還產出大量裂解石腦油,其中混有較大比例的芳烴。一般情況下,裂解石腦油的市場售價要比芳烴低近2000元。為了將這部分被低價售出的資源,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效益,沈化集團決定投資建設每年12萬噸裂解石腦油加氫及每年8萬噸芳烴抽提裝置。
去4月初,項目設計工作開始,同年9月10日項目破土動工,今年5月30日整體竣工。6月29日,裂解石腦油加氫及芳烴抽提裝置開車;7月4日,裝置產出合格產品送入罐區。在沒有外請開車隊的情況下,沈化集團干部職工僅用了6天時間,就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完成了開車任務。用項目設計方專家的話說:“你們的開車速度,是全國最快的。一般情況下,國內同類裝置開車都需要半個月到1個月的時間。”
至此,CPP裝置在實現重質渣油催化熱裂解和傳統石腦油裂解“雙頭”同產烯烴的基礎上,下游的產品鏈條又實現了“兩翼齊飛”——在不斷延伸烯烴產品鏈的同時,又開辟出芳烴產品鏈條。原本只能低價出售的裂解石腦油,在這里被加工成為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基本實現了建設CPP項目的初衷——把原油資源“吃干榨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