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6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制定、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其中,由連海院環評室參與起草的《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連海院一直致力于環保事業,擁有環境工程專項設計、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等甲級資質,本次是連海院首度參與環境保護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合成樹脂工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適用于現有合成樹脂工業企業或生產設施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合成樹脂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新標準的實施將加快產能落后企業淘汰的步伐,對推動煉油、石化、化工和再生金屬等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工業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連海院環保團隊在參與制定國家標準的同時,也一直為改善生態環境、改善能源利用結構發揮作用。近期,連海院環保工藝室和環保研究所通力合作的總承包工程“青海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綜合廢水處理工程”,對保護鹽湖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意義,受到當地省市環保部門高度重視,是連海院專利技術在工程總承包項目中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范例。目前,該工程進展順利,一期試車一次成功,二期和三期工程正持續進行中。
該工程主要是對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的各裝置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以期實現區域污水的集中處理,對于控制水污染、提高水質量、節約水資源以及保護鹽湖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程于2013年6月在青海開工,2014年9月純堿裝置一次投料試車成功,使用的專利“一種適用于含氮化工廢水總氮的處理方法”由連海院環保研究所自主研發。
“一種適用于含氮化工廢水總氮的處理方法”是以連海院自主研發的脫氮微生物菌劑為載體、適用于含氮化工廢水總氮的處理方法技術方案,可有效提高總氮的脫除效率,降低工業廢水處理成本,曾獲第十六屆中國優秀專利獎。此專利微生物菌劑產品極大地促進了國內菌劑生產行業的發展,打破了歐美、日本環保微生物菌劑的壟斷,加速了自主品牌推廣,對提升我國環保水處理行業的整體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今后,連海院環保團隊將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結合工程實際需求立項科研課題,將技術成果成功應用于項目建設,使環保研究緊密結合工程化實踐,為環保工程總承包項目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使自主知識產權繼續成為連海院市場開拓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