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7日,由中化集團下屬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浙化院)牽頭承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兩個課題“治理惡性雜草的農藥創制開發”、“農藥生物活性篩選技術研究”順利通過驗收,共涉及16家單位參與的19個研究內容。課題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農藥創制開發和生物活性篩選技術水平,有利于支撐我國綠色生態農藥的研發與產業化。
“治理惡性雜草的農藥創制開發”課題是為開展除草活性先導結構的優化研究,發現高除草活性化合物,并開展高除草活性化合物的深入篩選研究工作,篩選出具有開發前景的候選品種,同時完成兩個棉花田除草劑候選品種的中試開發和市場前景預測。經過五年的研究,該課題共發現43個高除草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除草活性新化合物有望找到全新作用機制,同時完善和發展了我國除草劑創制技術,將新農藥創制劃分為3個階段,即創制研究階段、登記階段、產業化階段,明確了各個階段的關鍵節點及評價標準,對我國除草劑創制專業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農藥生物活性篩選技術研究”課題是為解決農業重大病蟲草害防治的瓶頸,針對創新農藥研究方向,從建立重要有害生物靶標的標準化培養與生測技術規范入手,開展殺菌刻、除草刻和殺蟲劑從室內活性評價到田間藥效試驗的篩選技術研究,建立規范系統的農藥生物活性篩選評價體系。經過五年的研究,完善了農藥活性篩選近100種蟲菌草生物靶標的連續化、標準化培養技術及設施條件,建立了新活性化合物室內篩選和田間篩選試驗規范、20多個室內活性和田間藥效相關性模型、15個快速微量篩選技術方法,完成了活性評價、抗性篩選、混劑篩選、安全性評價、市場應用前景評價等相關研究,編制修訂了SOP200余條,形成了規范系統的篩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