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半年以來,中化物業先后接管了后勤指揮學院、總后機關大院、豪柏國際公寓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四個物業管理項目,管理面積從30多萬平方米猛增到110多萬平方米,公司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中化物業確立了“拓市場、樹品牌、強管理、上服務”的經營方針,將“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作為經營宗旨。一年來,中化物業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跡,員工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從細微處入手,推動物業管理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
垃圾“掏”金
今年4月,中化物業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物業服務合同正式簽訂,高檢項目部開始進駐高檢新辦公樓。
早在入駐前,中化物業領導就明確要求:對高檢這樣高度涉密的單位,物業服務必須筑起一道嚴密的防線,絕不能讓失密事件在物業服務環節發生。為此,項目部制定了多項嚴格的防范措施,對入室服務、人員外出、垃圾清理等細節逐一做了明確規定。其中,垃圾處理程序規定,所有辦公垃圾必須進行嚴格過濾,垃圾分撿時至少要有兩名員工在場,所有文字資料和有高檢字樣的物品一律統一集中,交由高檢相關部門處理。
5月中旬,高檢搬家工作拉開序幕。人員、車輛穿梭進出,家具和各種用品不停地涌入辦公區,垃圾、包裝物不斷地堆積在樓道、空地上。面對一片忙碌的現場,項目部每一位員工始終保持高度警覺,他們不斷巡視各個崗位,檢查每一道工作流程,確保每一項服務達到要求。
6月25日,保潔部員工張天龍、穆寶靖、李安在分撿垃圾時,發現一個牛皮紙信封,里面裝著4020元現金。這對于每月工資不高的保潔員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但三位年輕的員工絲毫不為所動,立即報告了項目部領導。很快,大家根據垃圾來源記錄迅速找到了失主。當失主拿到信封時,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差點就把錢當成垃圾給丟棄了。
高檢項目部成立以來,員工們以高度敬業的精神和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了高檢上上下下的尊重,多次受到高檢領導的表揚,并被高檢開展的“愛機關、樹新風、做表率”活動列為學習的典型。
日本老人北京“歷險”
6月29日下午4時許,豪柏公寓項目部值勤保安員的對講機里傳來門崗的呼叫:“各崗位注意,小區進來一位奇怪老人,聽不懂講話,請協助處理。”
幾分鐘后,一位衣著整潔的老人向保安員小杜走來,小杜熱情迎上前去,但卻無法聽懂老人的講話,從衣著和語言上判斷可能是位日本老人。小杜忙將老人領進客服部。
看到老人疲憊的神情,客服主管小耿熱情地招呼老人休息,并請來了懂日語的住戶
安頓好老人,項目部立即與110和日本大使館聯系。經使館證實,確有一名日本游客在頤和園走失,旅行社和當地派出所已在頤和園附近尋找了一整天,沒想到老人竟意外地在
傍晚七時,當旅行社員工匆匆趕到時,日本老人已恢復了精神,正通過翻譯和項目部員工熱烈交談著。旅行社表示,幸虧中化物業員工熱情相助,否則天黑之后,言語不通、疲憊饑渴的老人處境將更加艱難。在即將離去時,老人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并通過翻譯一再向大家表示感謝。
暴風雨中救雪松
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傳來,正在家中吃飯的中化物業后勤學院項目部經理馬光山放下碗筷抓起電話,簡單交談幾句后,就匆匆走出了家門。
這是6月24日,星期六,電話是后勤學院項目部值班員打來的:晚六點左右,后勤學院46樓南馬路旁的兩棵直徑30多公分的雪松被大風刮倒。險情就是命令,得到消息的項目部副經理李金虎首先趕到現場,并立即組織人員搶險,環境部、安保部、工程部等四十多人陸續從住處趕來。
馬經理趕到后,立即坐鎮指揮。工程部調來了20噸吊車,供應部緊急送來了搶險用具,綠化顧問指導大家挖坑、修枝、推木方,所有人分工明確,忙而不亂,一場搶救雪松的“戰斗”在狂風中打響。
老天好像有意跟大家作對,正在緊張忙碌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所有人不顧風大雨急,堅持搶險,沒有一人退卻。經過近五個小時的奮戰,兩棵被大風刮倒的雪松終于重新挺立在暴風雨中,周邊其他十幾棵雪松也得到加固。風仍在刮,雨仍在下,望著重新站立的雪松,項目部員工都開心地笑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中化物業的服務工作中還有很多,事情雖小,但累積起來就反映了一種精神、一種作風、一種文化。物業服務的市場很大,中化物業將堅定不移地在市場化道路上走下去,并將中化的企業文化在物業服務領域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