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揚州 丁書斌
五月初,中化揚州在長江汛期來臨前完成了
中化揚州的碼頭施工建設受長江水文條件影響較大,如果控制不好,項目整體進度將會處于被動,因此“確保在汛期前完成關鍵工作”成為大家心中的一個共同目標。要想成功完成任務,熟悉長江的“脾氣”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容。從3月份開始,我們開始翻閱堆積如山的文獻資料,不厭其煩地請教專家學者,終于克服各種困難整理出了一套完備的長江水文資料,并經認真研究做出了今年長江汛期將于5月中旬來臨的判斷。根據這個判斷,我們重新優化了施工措施,并制定了科學、嚴謹的應急預案;將施工班組由15個增至23個;日打樁時間由9小時延長至15小時;制定了不利情形下調整碼頭施工順序,甚至借用股東方碼頭裝卸貨物的方案……
各項行之有效的趕工措施全面展開,碼頭施工現場熱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但往往越急越添亂。記得4月初的一天,工人們正準備進行第143根樁的施工,突然間,震耳的打樁聲戛然停止,全場氣氛凝固,大家預感到出了什么大事。后來經查是船主機軸承報廢。當工程人員緊急聯系到軸承原生產商時,得到的卻是廠家已破產的消息。再找別的廠家加工模具、生產,至少需要7-10天。難道就那么無奈地等下去?此時,長江水位正在不斷上漲,眼看汛期就要來臨,怎么辦?有關部門人員緊急赴安徽、浙江等地聯絡、洽談軸承事宜。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將嶄新的軸承運至碼頭現場,鏗鏘的打樁聲再次響起,這個時間僅用了3天。
汛情即“戰情”,中化揚州緊急召開動員會議,創造性的提出了水上施工方式——“候潮作業”:以碼頭大、小平臺各排架為單位,落實各工點施工計劃。標高較低部位施工人員趕潮水施工,即24小時候工,一旦水位下落至可施工部位立即施工;不受潮水影響部位,施工人員二十四小時三班倒作業,各工序無縫銜接。按照這個安排,中化揚州人與時間賽跑、與江水打起了“游擊戰”。
潮起又潮落,施工時間彌足珍貴。凌晨,水位略顯回落,趕工人員立即投入“戰斗”,連續奮戰1個多小時。同時,監理人員和業主方面的工程師24小時待命,隨時進行各道工序的質量跟蹤及驗收。HSE部門輪班值守,全天候巡檢,質量、安全、進度管理要求全部落實到現場,一切問題都在現場解決。
在這種“水漲我退,水退我進”工作思路的指導下,中化揚州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每一個水位下降的時機,日夜持續奮戰,終于在
51天完成4萬噸級、3千噸級兩個泊位的下橫梁澆注施工,也許還算不上是奇跡,但對中化揚州而言,其意義已超越項目本身。相信有了這種不服輸、不向困難低頭、勇于迎接挑戰的精神,不管未來腳下的路是否平坦,中化揚州都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