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這份事業有著持久的激情,對公司有著深深的愛。即便已經奮斗了35個年頭,她的勁頭絲毫不減:幾乎每天都比其他人早到辦公室,渾身充滿了活力。
這就是呂文,中化上海副總經濟師、歐洲大區總監,“農藥事業就是我的信仰,公司的進步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
1977年呂文從清華大學英語專業畢業,進入沈陽化工研究院工作,從事英語教學、資料翻譯、雜志編輯的工作。由于專業的原因,她更有機會接觸到外事事務,并承擔了大部分沈陽院與外國專家的洽談翻譯事宜。翻譯工作擴大了她的視野,長期的農藥知識的熏陶,加上熱愛,使她對于農藥行業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沈陽院大力發展國際貿易的時刻,她毫不猶豫地肩負起這個重任。
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部門的創立者、掌舵人,為了讓公司的國際貿易業務能夠較快的成長,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她付出了百倍的艱辛,熟悉產品、尋找客戶、培養團隊,從一兩人的部門發展到十多個人,從零業務量發展到四五億的銷售額……這背后,凝結著她和伙伴們辛勤的汗水。
2010年7月,集團農化中心掛牌成立,農藥業務隨之整合。呂文此刻又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擔任中化上海的副總經濟師、歐洲大區總監,這是一個新的、更具挑戰性的目標,“無論路有多難,都要堅持前行,做好做強”。
現在的呂文,上班的時間更早了,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處理未讀郵件;她出差的時間更多了,一年到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外奔波;她仔細安排著出差時間表,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拜訪更多的客戶,她一天連著跑了三個客戶,并持續了半個多月。
“業務就在客戶的周圍,不是在拜訪客戶,就是應該在拜訪客戶的路上”呂文這樣激勵自己和同事。在她的感染下,她的伙伴們自覺拜訪客戶、保持和客戶的良好關系。業內同行對她的工作激情和工作作風更是稱贊不已。
“我們是一家人,要相互幫助、彼此包容、共同成長。”這是呂文對自己團隊的定位和要求。而她對待自己的伙伴更像是一個大姐:授之以漁,甚至幫助員工想好他們的未來,操心之所及,讓大家無不感動。
為了提高團隊的業務素質,呂文格外重視員工的培訓工作,上至農藥知識下至溝通技巧……身經百戰的呂文總結了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傳授給大家,并安排大家接受更加專業的培訓。在部門的定期例會上,她要求團隊成員間彼此提出疑問,相互交流思想,暢所欲言,共同進步。
如今,在呂文的帶領下,歐洲大區一部成了中化上海的明星部門。“現在大家的激情滿滿,干勁十足,而這也是我們的事業能夠更好更快開展的關鍵前提和重要動力。”呂文對公司的未來滿懷著憧憬。
作者:刁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