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學的是歷史,但他卻不古板,而是一臉儒雅。
做過編輯、當過扶貧干部,集團總部、中化國際、化肥中心、中化江蘇、怡生園……豐富的工作經歷,讓他總有更新的視角和更多的辦法。
資源有限,想法無限,在他率領員工妝點之下,怡生園——中化集團的對外“窗口”和“名片”正變得愈加靚麗。
在工作最前線,你總能看到他沖鋒陷陣的身影;在四季每一天,你總能看到他堅守崗位的身影……以崗為家、以身作則、扎實做事,這就是北京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劍波。
幾易其職 在歷練中成長
“石總經歷非常豐富,是個做事的人。”這是記者采訪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自1992年來到中化之后,經過在總部和多家下屬單位的多年鍛煉,2002年,石劍波經公司選派,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所轄和林格爾縣掛職副縣長。“深入群眾、虛心學習;低調處事、踏踏實實為當地老百姓辦實事”,帶著集團公司總裁劉德樹的叮囑,石劍波把心撲在了和林格爾縣扶貧工作上。
為將扶貧款用到刀刃上,石劍波冒著酷暑,深入全縣2鎮11鄉進行調研;到中、小學校,集雨節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制藥廠、水庫、奶牛養殖小區、貧困戶進行考察;與縣里有關領導、鄉鎮干部,與教育局、水務局等負責人進行座談。考慮到長遠發展要從教育抓起,通過與縣主要領導溝通協商,確定協助該縣建設和林格爾一中的扶貧項目,石劍波如是回憶。
兩年半的時間,石劍波為了學校的事情忙前忙后,終于,一座名為“中化樓”的主教學樓矗立在新成立的和林一中,而這里慢慢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好學校,吸引了呼和浩特市區的老師前來任教,一些山西的學生也慕名而來,升學率一直名列前茅。
“盡管我們不是投資最多的企業,但絕對是名聲最好的企業,縣里的人都知道中化。”如今,和林格爾已經擺脫了“貧困縣”的帽子,而“中化”二字,在當地居民心中,仍有著相當的分量。
短暫的縣長生涯后,石劍波來到了中化江蘇。“豐富的經歷,讓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看問題的新視角。”中化江蘇副總經理徐育宏說,“面對陌生的環境,石總從現場考察開始做起。他要求我們要有戰略思想,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事。當他發現一個倉庫負責人對未來發展思路不夠清晰之后,果斷地進行了撤換。”
“沒有浮夸,辦事靠譜。”中化江蘇總經理助理張嶺不假思索地說,那時業務團隊中多是新人,利潤也不高,每當業務開展碰到困難的時候,石劍波總是沖在前頭,親自拜訪客戶和工廠,為大家鼓勁打氣,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在石總的帶領下,他分管的業務在那幾年一直以翻番的速度成長。”
制度管人 向管理要效益
2007年11月,石劍波接到新的調令,奔赴怡生園。“當時面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做好奧運會的接待工作。”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石劍波深知責任重大。雖然沒有做過酒店業務,但通過多年的歷練,石劍波從中習得“站位先定位、做事抓根本”的工作方法。
“奧運會開幕的前兩天,供應奧運會的面食沒有到,吃不上面包,這對外國運動員是個大事。”石劍波立即向區相關領導進行了匯報,并協調各政府部門積極辦理相關手續,及時補充面食。“運動員們壓力很大,很多沒拿牌的外國運動員,哭得很厲害,我們都會及時轉告教練員。”細致周到的服務,讓怡生園的奧運接待工作十分成功,“家”的感覺,讓這里也成了奧運村外運動員拿牌最多的接待單位。
怡生園也實現了“雙贏”,經營收入創歷史新高,并由于出色的接待工作贏得了各界的贊譽。北京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授予怡生園“服務奧運,貢獻突出”獎;北京市旅游局授予怡生園“北京奧運會接待先進集體獎”;石劍波也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稱號,這也是順義區酒店業內唯一一個被授予此稱號的個人。
奧運會結束了,怡生園自身的變革卻漸入佳境。“不能用人來管人,而要用制度管人。”怡生園市場總監劉文紅對石劍波的這句話感觸頗深,“原來怡生園在市中心也有個銷售點,對銷售員的管理,公司就是不時地打個電話,問問在哪呢,然后用所在地方的電話給辦公室回個電話。”
“這絕不行。”石劍波認為,要用激勵機制調動銷售員的積極性,只有培養出一支優秀的銷售隊伍,怡生園才能不斷地發展。石劍波將做業務時的經驗運用到了怡生園的銷售隊伍建設上,他將整個銷售人員分成幾個小組,對客戶資源進行了重新分配,將怡生園整體的任務與小組任務和個人任務掛鉤,“只有單位好了,大家才能都好。”逐步培養起了銷售員隊伍的團隊意識,大家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也越來越強。通過傳幫帶,也形成了完整的成長梯次。通過多年的努力,怡生園的銷售隊伍素質與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可以說是同行業中的優秀隊伍。
2012年以來,市場形勢不理想,然而在周邊各大酒店收入明顯下滑的情況下,怡生園實現了經營收入的穩步增長。
“我們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讓工作更有條理、更有計劃性;讓績效考核真正落到每個人身上,職位晉升、工資提升都與此緊密相關。”1998年入司的“老人”、怡生園總經理助理吳洪說,“原來大家的工資差距拉得并不大,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用同一個標準去做事,去用人、評價人、考核人。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營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讓大家做得舒心、愉快。
“由于工作的性質,一年365天,尤其是節假日石總一定在崗。來怡生園工作近五個年頭,石總在怡生園度過了五個春節。”怡生園市場營銷部副經理畢麗霞對石劍波的敬業精神十分敬佩。怡生園外地員工及實習生較多,每逢節假日又趕上接待旺時,很多員工都不得不放棄與家人團聚機會,石劍波每次都會與員工一起“并肩作戰”,陪他們一起度過節假日。
不徇私情,制度為綱;身先士卒,同苦同樂;真心實意,體貼入微,慢慢地,員工們都了解了這位不茍言笑的“大家長”,對他也多了幾分崇敬。
拓寬思路 到園外找亮點
辦公室、會議室、食堂、路上……石劍波總是琢磨著如何把中化的這張“名片”做得更加靚麗。
“園子就這么大,施展空間就這么多,競爭又越來越激烈,當年一房難求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復返。”劉文紅坦言,市場早已由賣方市場扭轉為買方市場,“硬件條件我們無法和別人比, 如何另辟蹊徑,尋找到自己獨特的增長點是石總經常說的話。”為能更好地掌握市場脈動,以獨特的產品吸引顧客,石總要求市場營銷部每周將賓客動態上報怡生園領導和相關部門,定期組織召開溝通會、價格評議會、班子會和總支會,與大家共同研討工作中的問題與市場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
和周邊的其他郊區酒店不同,怡生園擁有一支外銷隊伍,“其他酒店都是坐在辦公室等著接電話,而我們是到客戶那里,主動了解客戶的需求。”劉文紅說,“這樣的主動出擊,為怡生園收獲了很多新的機會。”
在派人走出去的同時,石劍波也把周邊的資源進行了最大化利用,充分利用奧運林,就是他的一個杰作。“我們在這里養雞、養豬、養羊,也就有了柴雞蛋、全豬宴、蒙餐這些餐飲上的新賣點。”吳洪一邊帶著記者逛著林子,一邊介紹。很多在怡生園培訓的客戶,已經把奧運林作為晨練、散步的場所,“客戶反響非常好,奧運林成了我們的新招牌。”按照這樣的思路,怡生園還開辟了布展、婚宴、婚紗照攝影等一系列除會議外的項目,為提升企業經營收入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開拓業務的同時,“必須注重內功的修煉。”石劍波經常帶隊去考察其他優秀的酒店。“他總是叫我們留心別人的優勢在哪里,哪些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邯鄲學步,而是創造性地運用。”劉文紅說。石劍波的想法很簡單,自己的優勢要保持住,別人的優勢要學過來,這樣才能在市場中占據優勢。
在石劍波的帶領下,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怡生園在賓客服務、內部管理、員工隊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經營收入也呈現年年遞增的態勢,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年穩固增長。
如今,作為集團公司對外的“窗口”和“名片”,怡生園已成功地打響了品牌,在北京郊區度假村酒店中享有盛譽。但這從未讓石劍波和他的團隊有絲毫懈怠,“企業的成長靠人才,當我們的隊伍日漸成長,所有競爭對手都被我們甩下了,我就能踏實休息了。”石劍波總是這樣告訴自己。
作者:肖木 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