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中化集團旗下泉州石化頂住疫情對市場的沖擊,積極組織復工生產,保障成品油和化工品等國計民生重要物資的供應。
其中,在本次疫情中非常搶手的口罩生產原料——PP(注:聚丙烯)產能更是備受關注。疫情期間,泉州石化PP裝置通過制定應急預案,優化班組人員調配,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全力確保裝置滿負荷生產。2020年春節以來,泉州石化積極復工復產,已累計生產聚丙烯1.8萬噸。
中化集團泉州石化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的20萬噸/年PP裝置采用unipol氣相流化床工藝,具有流程簡單、裝置操作靈活等特點,該裝置設計產能為20萬噸/年,設計運行時間為8000hr/a,裝置聚合系統的設計負荷25t/hr,操作彈性為正常負荷的60-110%,擠壓造粒系統的最大負荷為聚合系統設計負荷的130%,裝置以生產均聚產品為主,共涵蓋52個牌號。目前已在生產L5E89拉絲料的基礎上,相繼開發LH7714-12/16注塑料、L5D89/L5D98/H3030膜料、H5250R/H5380R纖維料等多款產品,其中纖維料H5380R可作為生產口罩的S層的無紡布和其他衛生材料的原料。
正在火熱建設中的中化泉州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的35萬噸/年PP裝置采用Unipol氣相法聚合工藝技術,設計生產能力35萬噸/年,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引進牌號223個,產品覆蓋均聚、無規和抗沖共聚三類聚丙烯產品。PP裝置以上游乙烯裂解裝置的丙烯和乙烯作為原料,采用第六代CONSISTA催化劑,可生產均聚、無規共聚、抗沖共聚產品。其中,抗沖共聚產品的乙烯含量可高達17%(橡膠含量大于30%)具有優異的性能。產品應用范圍廣闊,基本能滿足國內現聚丙烯加工行業各類原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