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經濟作物種植以其高產出、高收益獲得了不少農民的青睞,成為許多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位于豫東平原的通許縣,大蒜、土豆和洋蔥的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是當地常見的農作物。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對于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來說,產量是增收的關鍵,“沒高產,何談效益”?今年種的大蒜剛剛收獲,通許縣蒜農在豐收的同時,也迎來了一場盛會——“中化杯”大蒜王大賽,通過參賽打擂,蒜農不僅能夠交流種植經驗,還能夠獲大獎。
現場火爆:百余蒜農來打擂,爭做大蒜王
6月20日,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和開封市恒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化杯”大蒜王大賽在通許縣拉開帷幕。
當日氣溫達35℃以上,烈日炎炎卻也擋不住蒜農爭做大蒜王的熱情。一大早,便有蒜農攜帶自家種植的大蒜來到會場。據大賽負責人介紹,此次大蒜王大賽,規則很簡單,每位蒜農從自家收獲的大蒜中挑選10頭,要求沒有破損、表面完好,最終,以10頭大蒜的總重進行打擂,以重量高低評選。
臨近上午十時,活動現場——中化化肥通許縣銷售點已經被四面八方趕來的蒜農團團圍住,原定50人參賽,卻迎來了108位蒜農。來自該縣練城鄉的蒜農趙士中,種植大蒜已有20余年,如今,他和愛人一起,經營著94畝大蒜。“論經驗,從年輕便開始種,這么大的規模我都能種好,這大蒜王肯定是我。”
比賽精彩:冠軍抱得大獎歸,高產有秘訣
經過一上午緊張的報名、統計、稱重,最終,來自通許縣豎崗鄉的蒜農張電成以10頭大蒜總重1430.2克的成績,獲得大蒜王大賽一等獎,并獲得42英寸彩電一臺。二、三等獎同時決出,并獲得由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提供的肥料等獎品。
獲獎后的大蒜王張電成很高興,今年他種植大蒜11畝。早在大蒜收獲之初,他的大蒜便得到了收購商的青睞。在大蒜產區,有一種交易方式被當地稱之為“包畝”,即在大蒜未收獲時,收購商以一定的價格直接買下整畝大蒜,并由收購商負責收獲。由于張電成大蒜種得好,在當地“包畝”價格普遍在8000元左右的時候,他家的大蒜便以1萬元的價格被收購商買走,收入達到10萬余元。
提及獲得大蒜王,張電成“解密”說,關鍵在肥料。兩年前,張電成開始在自己的大蒜田施用中化的肥料,“效果相當好”,他介紹說,與以前用的肥料相比,中化的肥料“有勁兒”,蒜苗長得好,葉子深綠,而大蒜不僅個頭大,還非常飽滿,整塊兒田的大蒜長得非常均勻,產量也提高許多,加上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為其提供的整套的種植服務,產量大有提升。
初心不改:中化化肥,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
談到舉辦大蒜王大賽的初衷,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營銷管理部經理李東風介紹說,中化化肥在為市場、為農民提供優質肥料產品的同時,也不斷致力于為農民提供更好的農業服務。“中化化肥在當地早已成為人人稱贊的大品牌,通過大蒜王大賽,不僅為蒜農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也能夠讓更多的農民了解中化,從而放心使用產品,享受更好的農化服務。”李東風說。
在農資圈打拼多年的開封恒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潘志彬對農業有著特殊的感情,多年的經驗讓他選擇了頗有品牌影響力的中化。三年前,他開始經營中化的產品,經過三年的努力,中化在當地的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農民的信賴。“始終堅持質量為先,誠信為本。”這是潘志彬對自己的要求。“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不僅是每一個經銷商必須做到的,同時也與中化‘全心全意’為中國農民服務的理念不謀而合。”潘志彬說。
記者:董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