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7月21日參加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并作為企業家代表,就國有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等發言。寧高寧在會后表示,“目前面臨的形勢并不那么悲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情況很復雜,不是說去中國化就能去中國化,也不是說把產業鏈截斷就能截斷的。國外也說,去中國化是一把雙刃劍,但我認為這對他們的傷害可能更大。我相信,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隨著國際形勢的逐步緩和,全球產業鏈會逐漸恢復,而不是會被全面打破。”
寧高寧說:“總書記通過與企業家面對面的對話,把他的想法、對國家經濟形勢和對未來的判斷傳達給我們,并提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企業的政策支持,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他介紹,在今年上半年經營同比下降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在6月份單月已基本追平、略有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總書記在最近深改委審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時表揚了國有企業,肯定了國有企業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的作用,全體國企人很受鼓舞。這次座談會,總書記再次關心了國有企業的情況,這對國企來講也是很大的鼓舞。”
寧高寧認為,國有企業需要改革,改革后的效率要更高、經營要更好。真正對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是研發創新。
“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分別是源自老的外經貿部和化工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遇到過挫折甚至有生存的挑戰。從公司不斷調整戰略、轉型發展的過程回頭看,真正對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是研發創新,是科學技術。”他說:“總書記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我們在工作中也深有體會。我們三年前在公司內提出“科學至上”的理念,提出向世界一流科技創新企業對標,全面轉型為世界一流、科學技術引領的綜合性化工企業,提出讓科技創新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式,提出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創新產品不上項目,不為追規模搞并購。目前看,這個過程雖然還很初步,但企業已深切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力量。”
“我們開始真正地從過去追求規模、追求成本、追求量的成長,轉向到注重技術升級、打破卡脖子問題這個方向來。我們要發展產業附加值比較高、國際領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業務,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寧高寧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旗下的農業業務整合成立了先正達集團,這是一家農業技術世界領先的企業,將對中國農業產生重大影響。
他說:“我們相信,通過先正達集團領先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以及我們正在全國建設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MAP),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實現先進農業科技與潛力巨大的中國農業的連接,提升中國農業效率,保障糧食安全。”(新浪財經 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