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令在IUPAC農藥化學國際會議上介紹新藥創制研發新思路 |
時間:2014-08-18 來源:世界農化網中文網 視力保護色: |
在近日美國舊金山舉辦的第十三屆IUPAC 農藥化學國際會議上,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沈陽化工研究院的總工程師劉長令做了題為《中間體衍生法,一種高效的新藥創制方式》 (Efficient Approach for Discovery of Novel Agrochemical Candidates: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的主題報告,與國際藥物創新領域同仁分享了他多年運用該方法的寶貴經驗和成功實例。 劉總從中間體衍生化方法的背景出發,例舉大量實例闡述了該方法的內涵及如何運用該方法進行快速有效創新。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運用該方法已經成功開發了包括登記蘋果腐爛病的丁香菌酯,白粉病的唑胺菌酯,以及兼防霜霉病和稻瘟病的唑菌酯等多個高效殺菌劑。殺螨劑嘧螨胺也在辦理登記中;此外,還有多個殺菌劑如雙苯菌胺,SYP3503,4575;殺蟲劑SYP4380,3409;除草劑SYP2194,8601;抗腫瘤藥SYP4576,3333,2549;等十幾個品種分別處于不同開發階段。 基于該方法在國內外發表了20余篇文章,其中SCI收錄10多篇,包括農藥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醫藥領域BMCL,此外該方法于2014年5月在化學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Chemical Reviews(2013年影響因子45)正式發表,題為Appl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Approach in Agrochemical Discovery 。 報告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國際同仁的廣泛關注。中間體衍生化方法的提出為新藥創新領域提出了一種新方法、新思路,有利于提升新藥創制水平和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候選品種命中率,已經為并將繼續為新藥創制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自1967年開始,IUPAC農藥化學國際會議每四年舉辦一次。本屆IUPAC農藥化學國際會議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美國化學學會,農用化學品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今年大會的主題是“作物、環境與公共衛生保護:推動世界變化的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