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海外投資累計約850億人民幣 |
時間:2012-06-26 來源:新浪網 視力保護色: |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簡稱中化集團,中化集團主業分布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一體化經營企業。 中化集團:社會責任助力企業“走出去” 當前,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走出去”也成為中央企業實現“做強做優,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很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發展與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建設、環境保護相協調,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過的一關。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簡稱中化集團)是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海外投資建廠。近年來,公司在轉型過程中圍繞“全球資源和市場組織者”定位,充分發揮國際化運作優勢,全面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國際化水平。1998至2011年,公司海外投資累計約850億人民幣。截至2011年底,公司海外資產、海外營業收入和海外營業利潤所占比重分別達到47%、76%和29%;海外運營的經營機構超過60家,外籍員工達7000多人。按照國際通行的衡量指標,中化集團是國際化指數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同時,作為最早入圍《財富》全球500 強的中國企業之一,中化集團迄今已21次入圍,2011年名列第168位。 在通過國際化經營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作為聯合國(微博)全球契約組織成員,中化集團將社會責任理念貫穿于“走出去”始終,充分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著力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就業及環境保護,在海外樹立了“責任中化,責任中企”的良好形象。而良好的社會責任實踐,又有力地促進了中化集團國際化戰略的推進,使企業不斷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邁進。 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表示,跨國企業分布區域廣、影響力大,其社會責任行動不僅能夠帶動和提高全球企業的履責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企業自身的責任競爭力,使企業的國際化之路走得更順利、更長遠。 與社區交融共贏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走出去”過程中,如何盡快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往往成為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 中化集團的海外項目主要位于非洲、南美、中東等區域,文化背景多元,部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后,這些特殊性給公司在當地的項目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在長期“走出去”過程中,中化集團逐漸摸索出一條以項目屬地社區建設為抓手、與社區交融共贏的合作模式,既為公司在當地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時也促進了項目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是中化集團開展海外社區建設堅持的一條準則。為有效開展社區工作,中化集團在海外項目公司專門成立了社區關系部,負責公司所有作業區塊的社區工作,并與社區共享石油勘探、開發、運輸等各類作業信息,確保各方有效溝通。考慮到公司很多油田作業區塊分散的特點,每個區塊還設有一名專職社區協調員,負責日常社區工作的開展。在地震采集、鉆井、道路建設等重大作業項目開始前,公司派出社區協調員組織召開項目宣講會,邀請作業部門人員及社區代表參加,讓周邊社區居民對即將開展的作業有充分了解和理解,共同參與項目建設。 公司在海外項目具體運營中綜合考慮所在區域內的公共利益,積極推行本地化采購政策和雇傭當地各類企業提供服務,既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社區社會平等和諧。 此外,中化集團通過項目合作、與政府部門及公益性組織合作等多種方式,集中資源和力量促進公司與社區雙方共同發展。可以說,從東南亞到中東、從非洲到南美,在“走出去”所到的每一塊土地上,都留下了中化集團積極投資援助當地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身影。 在哥倫比亞,公司每年與HEALING THE CHILDREN公司簽署合同,治愈了160多名兒童的各種疑難雜癥,為500多名語言障礙兒童提供醫療服務,幫助他們恢復健康。公司與哥倫比亞國家社會保障部等共同贊助,采購醫用急救車輛,使GIGANTE油田附近22個社區居民受益。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公司通過與各社會機構合作,幫助修、改、擴建學校校舍、學生食堂、學生宿舍、教育中心、醫療站、幼兒園等基礎公益設施,受益人群超過5000人。 在也門,公司投入150萬美元資助當地社區發展,為當地居民引進優種山羊、打水井灌溉農作物,以及設立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 在厄瓜多爾,公司投入30萬美元成立社會公益基金,資助殘障兒童接受正規教育、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以及土著婦女的微型貸款計劃等項目。 在敘利亞,公司投入77萬美元成立社會基金,用于資助殘疾人等。 在喀麥隆等地,自2008 年起,中化集團每年投入約220萬美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援建醫院、學校等設施,已建設了17所幼兒園、26所小學、2所中學和1所職業學校,使近萬名當地兒童接受教育;在開展業務的所有社區設立診療所和公共醫院等,促進了當地醫療和教育條件的改善。 …… 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化集團還非常重視對當地員工的培養,推動員工隊伍的國際化、多元化和屬地化。公司社區政策要求,項目所需要的非技術工人必須100%從當地社區招聘,技術工人要以當地市場招聘為主,優先聘用當地技術工人。同時,對不同層面的員工都給予足夠的培訓,為員工創造更廣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在每年度的優秀員工評比中,公司專門設置“洋勞模”獎,并邀請他們及家屬來中國,到中化集團總部參加頒獎儀式和公司的春節晚會,讓他們感受“中化大家庭”的熱情和溫暖。 通過本地雇傭政策,對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以橡膠(22375,-60.00,-0.27%)業務為例,中化集團在非洲當地創造了18000多個就業崗位。而且,隨著公司海外業務的持續發展,還將不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與環境和諧共生 中化集團高度重視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每個項目在當地開展作業活動的準繩,積極為保護當地自然環境作貢獻。 2005年公司因市場原因關閉下屬磷肥生產企業美國農化公司時,本著對當地居民負責、對環境負責的態度,花費巨資承擔起了工廠關閉后的全部后續環保責任,并進行長達50年的環境監測和維護,有的項目實施標準甚至超出了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得到了項目所在地美國佛羅里達州福米市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稱贊中化在海外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 在非洲,中化集團針對天然橡膠種植業務建立綠色循環經濟體系。公司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喀麥隆 Hevecam Campo Ma’an 國家公園簽署協議,設立原始森林保護地,以維護種植園中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在尼日利亞建立了小型動物園。此外,公司因地制宜,研發了適合種植園的生物循環機制,如利用油棕加工的廢棄物生產畜牧用飼料或燃燒后回收熱能,收集在種植園中的廢棄木材作為有機肥料循環使用,在橡膠加工廠推廣使用先進的污水處理方案,等等。這些舉措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認可,促進了當地資源、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發展。 在海外油氣勘探開發等項目的運營中,中化集團專門制定了覆蓋整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和環境(HSE)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的安全和環境影響。這一管理系統涉及到客戶、供應商、承包商等所有利益相關方,不僅覆蓋設計、采購、建造、運輸和生產等項目運營的各個環節,還規范了新項目收購和資產剝離的風險管控。運用此管理系統的中化集團在阿聯酋UAQ海上氣田項目,迄今已安全運營超過1500天。 對于中化集團來說,通過在“走出去”過程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企業自身與屬地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實現了雙贏。劉德樹表示,一方面,當地社區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自然生態的保護,為中化在海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另一方面,安定的經營環境和良好的企業形象,又有利于中化海外項目的順利推進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國際化與社會責任兩大戰略議題的良性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