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種公司搭建種子商業化研發平臺 |
時間:2012-05-07 來源:中國廣播網 視力保護色: |
【導讀】種子行業外資橫行,不僅經濟損失大,也威脅糧食安全??蒲兴奖∪跏俏覈N業不振的根本原因。誰來引領我國種子行業的研發“翻身仗”? 中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記者丁華艷)據經濟之聲報道,種子行業外資橫行,玉米、高端蔬菜、大豆等種類都被外資占據,外企說提價就提價,不僅經濟損失大,也威脅糧食安全。歸根到底,科研水平薄弱是我國種業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國中化集團下屬中種公司推出“梧桐計劃”,搭建商業化育種平臺,邀請專家和院所合作開展種子研發。 玉米開始播種,黑龍江的玉米洋種子,去年只有18塊,今年漲到了45塊;在我國大型蔬菜基地山東壽光,一粒蔬菜洋種子快趕上同等大小的金子的價錢了……洋種子好,即使漲價,老百姓也只能買。 現在國際種業前10強都進入中國。據機構估測,外企全球化布局,一、二百年積累的產業化經驗,幫助他們很快占據了中國37%的種子市場。 中化集團總裁助理、中種公司總經理張學工對“外資種子的全面滲透,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的現狀非常擔心。 張學工: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如果種子的安全沒有依托,我們的吃飯問題怎么解決?我們的民族怎么繁衍?如果我們像這樣的戰略性的、基礎性的、核心產業,始終讓別人控制,我們將來怎么辦? 科研水平薄弱是我國種業不振的根本原因。 中種公司副總經理田冰川:種業是一個技術導向性的產業,是一個高科技產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表面上看是種子,但其實是技術。但是我國生物育種研發以科研院校為主,與產業銜接不夠;而企業有產業化需求,研發實力卻不夠。兩者沒有能夠擰成一股繩。 沒有梧桐樹,怎有鳳凰來?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以農作物種業為主營業務的央企,中種公司打算,打造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平臺,在不同的生態區,圍繞水稻、玉米、小麥、蔬菜、油料等主要作物,搭建商業化育種平臺。 田冰川:我們邀請一流的育種家,邀請一流的、優勢的育種科研單位,到企業這個平臺上,由我們來提供經費,由我們按照市場化的機制,雙方擰成一個比較好的商業化的紐帶。 在這個商業化平臺上,中種公司先后培育開發出適合國內主要農業種植區域的多個水稻、玉米優良品種,目前已累計審定自主研發的玉米品種28個,水稻品種31個。 中種公司還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共同創制出了全球第一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 中種公司副總經理董國興:它可以縮短育種的時間,比如常規的水稻培育新品種的時間是8-10年,利用了這樣的新技術以后,可以加快選拔的進程。提高育種的效率,選得更準了。時間上能縮短一半,差不多3-5年的時間。 為了保障創新,中種公司去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營收的10%以上,同時還立項投資50.6億元建設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中種公司的目標是“十二五”期內進入全球種業前十強。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全球資本市場》(2012年5月4日)、《天下財經》(2012年5月5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