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愛心與責任——中化國際博愛衛生站義診活動見聞 |
時間:2012-05-17 來源:中國化工報 視力保護色: |
5月8日,在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鎮張店村,一大早,村民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捐建的博愛衛生站,前來參加中化國際為革命老區農民開展的義診咨詢活動。 “為改善貧困農村醫療衛生基礎條件和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2009年底,中化國際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推進大型社會公益項目‘紅十字天使計劃’實施。2010年起,中化國際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貴州、云南、廣西、福建、河北、重慶等等的農村山區出資捐建了17所博愛衛生站,還贊助了常用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設備。博愛衛生站投入使用后,受益農民已近10萬人。”中化國際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新向記者介紹道。 從5月8日開始,中化國際與各地紅十字協會攜手,組織了百余名所在地區醫院副主任以上級別的醫生,在全國17所博愛衛生站舉辦義診活動。 “我們每年約出資200萬元推進博愛衛生站建設。除了公司出資,其中有一部分資金是通過公司在全國各銷售大區發動所有經銷商募集的,每年能募集資金60萬元。”中化國際管理總部總經理李昀宏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鋪著白色桌布的長臺前,擠滿了前來候診的村民,來自福田河鎮衛生院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醫生,或耐心地問診、檢查、處方,或解答村民的提問。 福田河鎮衛生院婦產科醫生江春玲正給張店村徐家邊15組的何光芝大嫂看病。年近50歲的何光芝常有頭暈及尿失禁情況。 “你患有貧血癥,至于尿失禁癥狀可能與年齡及長時間田間勞作有關,你應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診斷完,江春玲對何光芝說。 “好,好,好!以前看病路遠,有個頭疼腦熱的都要跑到幾十里外的鎮醫院,極不方便?,F在衛生站建到村里,并提供一些免費藥品,不用花錢,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手捧由中化國際提供的免費治療藥品,何光芝接連說了幾個“好”字。 “這里地處貧困山區,村里的男勞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加上山區看病極不方便,一些高血壓、貧血、兒童及婦科常見病得不到有效治療。中化國際在張店村建立博愛衛生站和開展義診活動以來,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就醫。” 已是第三年參加義診活動的江春玲這樣告訴記者。 義診當天,氣候悶熱并時有小雨,但記者看到,張店村和鄰村的村民仍絡繹不絕聞訊而來,候診的村民超過了400多人。 5月10日,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紅花村,中化國際捐建的第17家博愛衛生站舉行揭牌和義診活動。現場喜悅的村民打起腰鼓以示慶祝。來自玉屏縣人民醫院、婦嬰保健院、中醫院和疾控中心等4大醫院的醫生一起出動,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村民開展義診咨詢活動。 玉屏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藥劑師呂燕忙著把老人、婦女和兒童常用的抗病毒、治療心血管、婦科常見病以及外用抗感染的藥物發放給村民。 “對于缺醫少藥的山區農民,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呂燕說。 玉屏是貴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縣,這里居住著15萬人口,其中侗族占到80%。據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俊銘介紹,雖然玉屏山清水秀,但由于村民分布在517平方千米的山區,看一次病有的要走上幾十里山路。中化國際在村里建起博愛衛生站,并配備了專職鄉村醫生、醫療設備和藥品,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體現了央企支持中西部地區、履行社會責任的義舉,更為山區人民做了件大好事。 “改善革命老區醫療環境,需要持續不斷的熱情投入,我們期望更多像中化國際這樣負責任的企業播種愛心與責任,回報社會、共創和諧。”貴州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朱正群義診活動結束時說。 圖文作者: 張秀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