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外貿企業的走出去 |
時間:2012-08-0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視力保護色: |
盡管中化集團已早早地從一個外貿企業轉型為集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在內的集團公司,但其早年外貿企業的背景,依然為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條件。作為國內四大石油公司中最小的一位,中化集團在國際化上卻走在前列,目前已經形成中東、南美兩大戰略區。 不得不走出去 與其他三家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相比,國內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無論在企業規模,還是石油儲量上都遠遠低于前三名,但在國際化上卻走在前列。 2009年,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一項統計,以境外企業資產、銷售收入、從業人員數量占境內投資者總資產、銷售收入、人員數量的綜合比重來計算,中化的跨國指數高達60%,位居中央企業第二名,已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中化集團前身為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歷史上曾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企業,決定它在石油產業上要走得比其他公司更早、更快一些。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化就在美國等地收購企業、投資建廠,在美國投資收購的磷肥生產企業美國農化廠曾是當時中國企業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 中化集團的人士告訴記者,資源匱乏一直是中化集團發展過程中的瓶頸。由于在國內資源受限,中化集團必須通過國際化經營獲得發展的條件。 先發優勢 作為一家以石油貿易起家的中國石油公司,中化集團與眾多產油國政府及其國家石油公司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現在它不僅與中國的石油公司做生意,還和世界的石油公司做生意,已成為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原油供應商,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經營總量約6000萬噸。 中化集團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中化的“走出去”與之前不同,是圍繞全球資源和市場組織者這一戰略定位進行。 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說:“中化的國際化有先發優勢,我們會繼續圍繞能源、農業、化工等主業,采取并購、合作等多種途徑,繼續從全球市場獲取我們需要的資源、技術、人才等關鍵要素,促進公司發展。” 2002年中化開始“走出去”并購海外油氣資源。由于沒有自己的鉆井鉆探、工程技術、油氣服務等專業隊伍,中化集團進入上游勘探開發領域曾經頗受質疑。但中化集團組織國內外專業機構和服務隊伍參與勘探開發工作,彌補了企業自身缺乏專業勘探隊伍的短板。 中東南美戰略區 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化推進向石油上游延伸的戰略。 中化集團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信息顯示,中化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外并購項目——巴西Peregrion項目2010年正式交割并投產,高峰日產量超過7.7萬桶;與佩朗科石油天然氣巴西有限公司簽署轉讓協議,獲得位于巴西海上圣埃斯皮里圖(Espirito santo)盆地的五個深海作業區塊10%的權益;與法國道達爾集團簽署收購協議,收購道達爾荷蘭Tepmab.v公司,獲得哥倫比亞Cusiana油田資產權益以及Oam和Odc的管理權益。 通過十年的發展,中化集團在石油上游勘探開發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中東、南美兩大戰略區。其中美洲地區是中化集團最近幾年內大力開拓出來的市場。 同時,一些油田在加大勘探力度后,尋找到更多的油氣資源,如巴西peregrion海上油田南部的資源、哥倫比亞項目的ombu區塊;敘利亞26區塊,為中化集團提供了大量的可采原油。 截至2011年底,中化在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阿聯酋、也門、敘利亞、突尼斯、印度尼西亞和我國的渤海灣擁有23個油氣合同區塊,2011年權益內原油產量2201萬噸,相當于現在國內主力油田勝利油田的產量。比2009年的341萬噸增加近七倍。 作者:張一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