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綠動未來” |
時間:2013-04-10 來源:中國建設報 視力保護色: |
當調控與轉型壓力相繼襲來時,房企的未來該向何處去?投身綠色建筑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4月2日,在第九屆國際綠色建筑大會召開期間,兩場由房地產企業承辦的論壇引起《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的關注。其中,一場是由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房地產綠色戰略實踐與轉型”論壇,另一場則是由萬通地產和萬通立體城市聯合承辦的“微城市·綠建筑”論壇。 望著論壇現場座無虛席的人群,一位好不容易擠進會場的開發商告訴記者,“沒想到這種專業性的論壇居然也有這么多聽眾,看來同行們都已經行動起來了。”而談到自己參加論壇的初衷,他表示,“綠色建筑既然已經成為國家戰略,要想在這個行業繼續發展,必須真抓實干,不然就得被淘汰了。” 這正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在致辭中坦言的那樣,“最早的兩屆綠建大會并沒有房地產論壇,都是政策、技術方面的。從第三屆開始雖然有了房地產論壇,但沒有多少人參加,一些房地產企業也只是在旁邊轉一轉、看一看,還遠未成為主體。只是從去年開始,才真正由房地產企業主辦討論房地產發展問題,徹底完成了這種行業發展的轉變。” 從規劃設計入手 “綠色建筑如何從單體建筑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建設綠色生態城區已成為必然選擇。”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主任王有為認為,方興地產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與實踐。 據金茂投資(長沙)有限公司陳豪介紹,國家首批生態城長沙梅溪湖新城項目在發展綠色建筑的進程中,就是首先從項目規劃設計著手的。 “作為房地產公司,政府的介入管理會使這個市場更加嚴苛,但我們的快樂是最后把綠色理念和房地產結合起來了。”陳豪表示,長沙梅溪湖新城是一個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具有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整體性、區域性和結構合理、關系協調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隨著全球資源緊缺和環境惡化,生態城市已經成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 而方興地產自從2011年介入這個項目后,就一直踐行綠色戰略理念,在梅溪湖合作開發協議里,將其定義為山水景觀創新運營的國際新城。他們希望在區域里打造全國首個綠色建筑示范基地,30%的建筑達到二星級以上。全片區17所中小學不但基礎設施按照綠色建筑去做,未來還會開辟第二課堂,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位于青島的金茂灣項目同樣是方興地產重點建設的綠色社區。據悉,該項目占據了1.5公里長的自然景觀岸線,已經獲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三星的設計認證標識,下一步還會進行運行標識的實踐。 其整體規劃特點是:由單體綠色建筑向群體綠色建筑發展,最后形成綠色社區;形成流暢安全的交通體系,倡導綠色出行;建設綠色學校,配套綠色教育;關注人文的同時,創造舒適和諧的居住空間,在完善社區配套和酒店式物業管理的同時帶來便利的街區溝通,開展綠色宣傳,舉辦公益活動,全員參與綠色行動;打造自然生態的濱海景觀步棧道,呈現寧靜和諧的環境。 來自香港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的產品設計總監陳建邦則表示,“瑞安公司的目標是發展社區,因此對總體規劃非常重視。我們希望所有大型社區都獲得綠色認證,尤其是所有的住宅項目都能取得中國政府的綠色認證。因為,中國綠色認證更符合中國國情。” 綠色建筑的重要內涵除了節能之外,還特別關注節地做的如何。因此,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的時代呼聲中,一些房地產企業也將目光轉向空中城市的發展。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指出,“生態城市應該是綜合平衡制約下的城市發展模式,涉及環境、經濟等內容,是生態環境健康、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開放、復合的生態系統。”他認為,在各國典型的生態城市中,中國萬通立體城市所倡導的綠色低碳全新理念值得借鑒。 據了解,立體城市是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國商界氣候變化國際論壇”上首次提出并付諸實踐的新型城市建設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在大約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個建筑面積600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至10萬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它有六大規劃理念:豎向發展、大疏大密、產城一體、資源集約、綠色交通、智慧管理。 北京萬通立體之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杰斌則用“微循環、正能量”來概括立體城市。他強調,立體城市將充分體現生態、科技和文明,實現微規劃、微產業和微管理的有機結合。其中,微規劃就是從生態、能源和交通等領域充分考慮綠色、節能和低碳的要求,表達立體城市對自然的尊重;微產業則是要將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和都市農業在立體城市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微管理就是引入社區自治的理念,充分運用新信息技術,建設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郝杰斌用數據加以說明,立體城市相比同樣規模的平面城市使用約1/7的土地,節約58%的城市用水,降低41%的能耗,減少60%的碳排放和89%的不可降解垃圾填埋量。 遠大可建天空城市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瑛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天空城市有點兒類似萬通立體城市,我們的想法是把所有的城市功能匯集在一個建筑里。天空城市對于我們來講,是要使用到最高的建筑科技、最高能源效率、最高空氣品質、最高土地效率和最高生活享受,真正由科技創造品質。” 不過在清華大學教授林波榮看來,房地產企業在綠色建筑轉型過程中,一定要有差異化、城市化的思路,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一起來挖掘適合中國人的生活模式,包括住宅和商業的綠色建筑體系。“這是我的期望,也是努力的方向。” 作者:張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