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管理是沒有終點的長征———專訪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總裁劉德樹 |
時間:2012-12-25 來源:中國企業報 視力保護色: |
如果說經營是縱向延展企業生命周期,那么管理就是橫向延展企業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任何企業的擴張和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嚴格規范的管理。 目前,中央企業的管理提升活動已開展半年,并由全面啟動、自我診斷的第一階段邁入專項提升、協同推進的第二階段。在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精細化轉變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對管理工作有獨到見解的央企,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就是其中一員,為此,《中國企業報》特地專訪了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 《中國企業報》:中央企業今年按照國資委的要求開展管理提升活動,中化集團如何在管理提升活動中定好位? 劉德樹: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中化集團作為由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而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歷史上曾經歷過忽視管理導致的慘痛教訓。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們在十余年的戰略轉型過程中,始終把管理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和生命線。 經過止血堵漏、管理改善、精益管理三個階段,我們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總體適應市場競爭需要、與業務發展相匹配的管控體系,為企業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梢哉f,中化集團的戰略轉型,既是拓展經營內涵、夯實產業基礎、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的過程,也是不斷推進管理變革、強化管理創新的過程。在中化集團發展進展中,我們把管理當做保障企業戰略轉型的“根基”,當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企業報》:國資委很重視此次管理提升活動,各中央企業也都在緊鑼密鼓地部署和推進,中化集團如何做到全員齊動?有什么自身特色? 劉德樹:為保證管理提升活動在中化集團落到實處,我們成立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參加的領導小組。為落實國資委確定的13項專題,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分別負責相關專題管理提升工作。公司各職能部門和下屬單位以及各個專題小組,都制訂了明確、具體的工作方案,針對查找出的問題制訂行動計劃,經過公司領導小組審核后進行實施,過程中每個階段要接受領導小組的檢查和評估驗收,達不到標準的,不能轉入下一階段。 精益理念是中化一直堅持的管理指導思想。此次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公司仍然以精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實現管理提升與精益管理的有機結合。我們確定的管理提升活動目標就是要“培養精益的理念和文化,打造精益企業”。公司多年來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查找不足活動、精益改善項目、合理化建議、異常管理、標桿學習等等,在這次管理提升活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和發揚,“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精益理念在管理提升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一些單位將管理提升行動方案中涉及的問題轉化為精益改善項目,運用精益管理規范的方法與工具強化問題的整改和落實。這也是我們搞管理提升活動的一個特點和創新。 《中國企業報》: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中化集團是如何結合公司實際推進管理提升活動的? 劉德樹:作為一個多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正處在轉型過程中的國有企業,中化集團開展管理提升,必須緊密結合公司深化戰略轉型對加強管理的現實需要,緊密結合當前公司經營管理和戰略推進的重點工作,務實推進管理提升活動。 針對中化集團自身的特點,我們提出了“六個結合”的要求,即“結合精益管理的推進、結合各單位年度計劃的改進要求、結合總部建設的部門定位、結合母子公司管理的新課題、結合公司領導及各部門對管理提升的期待、結合標桿企業的做法”,目的就是要研究解決公司在戰略轉型新階段遇到的新問題,以優化和完善管理體系為重點,對照國內外一流企業的更高標準,進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堅持差異化和靈活性原則,這是管理工作活的靈魂。由于公司業務多元,各經營單位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不能“一刀切”。因此,我們下屬經營單位的管理提升活動緊密結合了企業的實際,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中國企業報》:中化集團2012年的發展目標是否能實現預期計劃?在即將到來的2013年,集團會如何繼續深化管理提升活動? 劉德樹:從1998至2011年,中化集團銷售收入從1105億元增加到4590億元,增長了3.2倍;利潤總額從8.5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增長了14.8倍;總資產從410億元增加到2582億元,增長了5.3倍;凈資產從84億元增加到873億元,增長了9.4倍。自國資委對央企實施業績考核以來,公司連續8年被評為A級企業;先后22次入圍《財富》全球五百強;同時也成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中化集團長期以來堅持不懈地抓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下一階段,我們將在統籌推進專項提升、全面落實整改措施上下功夫,進一步深入推進管理提升活動。今年公司最新制定的2013—2015年戰略規劃指引,將管理提升作為五大戰略重點之一,明確提出要利用開展管理提升活動和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契機,做好總部管理的頂層設計,從全面性、系統性、有效性等多個角度全面梳理現有管控架構和各項管理體系,對標國際先進企業找短板,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 記者:丁國明 萬斯琴(摘自《中國企業報》第4547期:第43版-央企負責人會議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