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競爭力 |
時間:2014-12-06 來源:農民日報 視力保護色: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掌握核心競爭力 雙方共同出人員組成這樣一個團隊的最終目的就是強強聯合,將雙方的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結合到一起,并發揮到最大。 2011年,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資成立了中種雜交小麥(北京)有限公司,拉開了國內雜交小麥科企合作的序幕,在為國內雜交小麥商業化搭建推廣示范平臺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著品種和制種技術。 中種集團資金入股、北京農科院技術入股合資成立的中種雜交小麥公司可以說是種業界資本與技術聯合的典范,如此合作,既為新技術提供了推廣的舞臺,又為資本提供了投資的空間。 北京農科院在技術入股的同時,帶來了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中種集團在注入資金的同時,帶來了管理人員和營銷人員,科企雙方互相補充,組成了一個資金雄厚、技術扎實的團隊,從而將雜交小麥快速推向產業化。“北京農科院這邊不僅僅是科研上的優勢,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中種雜交小麥(北京)有限公司經理姜濤評價說,“同樣的,中種這邊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也是有優勢的,雙方共同出人員組成這樣一個團隊的最終目的就是強強聯合,將雙方的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結合到一起,并發揮到最大。” 科企合作對于企業盈利的幫助不言而喻,種業內一直存在著“誰有好品種,誰就有市場”的說法,對于科研院所而言,開展科企合作讓高新技術有了用武之地,同時也讓科研方向更“接地氣”、更貼近應用。“農民愿意種的品種才是好品種”,以科企合作為橋梁,科研院所從企業那里了解到育種研發應該朝向何方。“科企合作,對于企業來說,在盈利上的追求是肯定要有的。”中種雜交小麥(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兆波說,“但站在產業方面來看,科企合作是種業長遠發展所必須的。” 中種雜交小麥公司成立后,企業和科研院所并不是單純的銷售與科研的關系。“基礎性研究更多的由北京農科院來完成,而應用研究基本上都是由雜交小麥公司來進行的。”陳兆波告訴記者,“雜交小麥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是由雜交小麥公司來完成的,例如雜交小麥規模化制種技術、測試體系和示范體系的建設等等。” 如何讓好品種與市場需求對接,讓農民認可、接受新品種,在推廣的同時將新品種產業化,是科企合作要完成的重要任務。“雜交小麥的栽培技術與常規小麥有很大不同。”陳兆波說,“雜交小麥的分蘗力很強,播種量要低于常規小麥一半左右,我們也在努力改變農民的種植習慣。”良種良法的配套完善使得雜交小麥產業開發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而這一切從研發到推廣,既離不開科研院所也離不開企業。 記者:王澎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4-12/06/nw.D110000nmrb_20141206_4-05.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