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環保核查: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
時間:2014-06-26 來源:世界農化網中文網 視力保護色: |
6月13日,環保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環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名單。自此歷時一年多的草甘膦環保核查終于塵埃落定。備受市場期待的草甘膦環保核查名單在行業的期盼、社會的關注中終于出臺,在10家申請核查備案企業中僅4家通過了首批環保核查,通過率僅為40%。 專家認為,此次環保核查尚屬我國農藥行業首次,它將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積極深遠的影響。隨著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逐漸退出,草甘膦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改變我國草甘膦行業數年以來“散、小、亂”的頑疾。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是要靠企業的自覺行為,二是要靠政策、法規的促動。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名單出臺至少會產生以下幾個影響:一是提高行業的環保成本,環保因素將增加企業的環保費用約2000元/噸,從而影響行業的邊際成本;二是通過核查的草甘膦企業可能在出口市場獲得優勢,從海外采購商的采購習慣來看,將更傾向于采購通過核查企業的草甘膦;三是未通過核查的企業開工率可能會受到抑制,新增產能將變得更加困難。但同時環保因素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包括與環保核查名單配套的獎懲措施以及市場傳言的出口優惠政策等,但草甘膦環保政策收緊的大趨勢比較明顯,草甘膦環保核查對草甘膦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環保核查對草甘膦行業的影響 第一輪環保核查正式接到10家企業的核查申報,最終4家得以公示。草甘膦環保核查有望促進整個草甘膦行業環保水平的提高,龍頭企業的示范將引導規模企業加大環保投入通過核查;部分規模小、環保不過關的企業將面臨整合淘汰。草甘膦環保核查指明了一條出路:只有對社會高度負責任的企業,才有生存的空間。 一些跨國公司紛紛表示,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實力強,產品質量更可靠,社會責任感更強,今后會加強與這些企業合作。 草甘膦環保核查并不是一般形式核查,而是對草甘膦生產企業開展扎扎實實的綜合核查,環保核查除了基本守法性的要求之外,重點針對草甘膦母液的處理、副產品(氯化鈉、磷、氯甲烷、甲縮醛等)回收等涉及環保的核心問題開展核查,對于處理技術和各種副產品的回收必須講清技術原理,從裝置的技術適應性、產能匹配度、處置合規性等方面開展綜合核查,真正針對草甘膦環保的主要問題,避免了部分中小企業蒙混過關的可能。可以說,草甘膦環保核查直接切中了草甘膦環保治理的要害問題。 無論是在核查的前期調研期間,還是在《環保核查指南》的制定與發布前后,草甘膦生產企業都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支持和參加這些利國利民的工作,對照《環保核查指南》要求開展自查,對于達不到要求的方面認真組織整改,草甘膦行業環保治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對照《環保核查指南》中氯化鈉回收率指標,各企業首先必須對母液和廢水中的氯化鈉進行蒸發回收,既回收了有用的鹽資源,又減少了有害物質對環境的直接排放;而磷回收率指標更是促進了行業母液治理技術研究的進展。目前國內已研究出了多種不同的草甘膦母液處理技術方案,建設了多套工程化裝置,如膜分離濃縮技術、高溫定向轉化技術、高溫高壓濕式氧化技術、ECO氧化技術等,這些技術優點突出,初步滿足了當前母液處理的技術需求,將我國草甘膦母液處理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第一批環保核查工作結束后,環保核查工作組馬上進入第二批草甘膦環保核查工作中。根據進程安排,第二批環保核查結果擬于今年底公布,只要符合環保核查指南條件的企業均可以申報。 據悉,為了能夠使得環保核查政策落到實處,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正在抓緊制定行業標準的同時,正與有關管理部門溝通,力爭對通過核查的企業在出口、稅收等政策方面給予傾斜,考慮向有關部門建議對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產品減免增值稅;限制未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生產的草甘膦和雙甘膦的出口,只有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生產的草甘膦和雙甘膦產品才能出口;對已建草甘膦企業開展環保核查及要求持續改進的同時,加強對遷建、擴建、恢復生產項目的環保審查,只有達到環保核查的要求才可以遷建、擴建和恢復生產;提高行政許可門檻,環保核查與相應的農藥登記證、農藥延續核準及農藥生產許可證掛鉤。希望通過以上幾項舉措加快行業整合,規范市場競爭秩序,讓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得到實惠,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環保核查有利草甘膦行業持久發展 此次環保核查不是終點,而僅僅是一個開始。國家、社會對環保的要求將不斷提高,環保是農藥行業永恒的課題,環保治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就意味著即使在公示名單上的企業也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和改進,從而使得行業環保治理水平不斷提高。隨著草甘膦環保核查的深入,它的經驗將在農藥行業借鑒,有利于行業的兼并重組,促進農藥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從而實現農藥強國夢。 名單公示也引發了一系列猜想:一是行業的環保成本增加推高草甘膦市場成交價格;二是首輪通過核查的草甘膦企業在出口上將會占據更多主動權;三是首輪未通過核查的企業開工率可能會受到抑制,行業新增產能將變得更加困難;四是部分產能小、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將會被淘汰,而這個周期將有多長也值得關注。 專家指出,首輪草甘膦環保核查結果對行業影響雖然沒有預期的大,但對優勢企業非常有利,可能會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向這些企業傾斜;沒有通過核查的企業會有一定的壓力,督促這些企業整改。環保核查結果公布后,可以凈化草甘膦產業,增強優勢企業的話語權,淘汰落后產能,會對未來的價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據業內人士分析,全球草甘膦實際需求超過70萬噸,保持約10%的增長速度;國內草甘膦行業持續開工及可能復工的產能下降至550~60萬噸,市場正在接受草甘膦行業的洗牌事實,按照需求增長估計市場可容納70~10萬噸的產能擴張,2015年草甘膦行業的供應面仍然偏緊,草甘膦價格存在上漲的空間,而目前草甘膦庫存較低,具備持續漲價動力,預計草甘膦的合理價格區間在33000~34000元/噸。如果環保壓力加劇,未來的草甘膦價格中樞將在35000元/噸以上。通過環保核查名單剛出臺不久,目前環保的因素影響還沒明顯體現。 但有一點不難發現,就是草甘膦環保核查的積極作用正在發酵,有利于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從媒體的報道來看,未來3年計劃建設的草甘膦產能有40~50萬噸,主要包括和邦股份、新安股份、福華等企業在江蘇、內蒙等地都有5~10萬噸的新建擴建計劃。 環保將成為我國農藥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農藥企業將通過提升環保門檻,淘汰落后產能,加速行業整合,通過上市、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 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月初發布公告,公司國有股權無償劃轉一事獲得證監會正式批復。在無償受讓金茂集團所持有的10萬股份后,中化集團因合計持有揚農化工控股股東揚農集團40.59%的股權,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將加快中化集團在農化行業布局。隨著環保核查的深入,國內草甘膦行業的整合大幕有望拉開。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此前揚農化工發布的公告,此次股權無償劃轉完成后的12個月內,中化集團將根據實際經營情況、業務架構調整規劃和公司資源的優化配置等因素,不排除由中化集團或其關聯公司通過收購、增資等方式使中化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繼續增持揚農集團的股權達到51%以上。此次收購完成后,中化集團已擁有國內涉及草甘膦主要上市公司中兩家公司的股權,包括揚農化工與江山股份中化集團旗下控股公司,持有股份分別為40.59%、29.19%。 我們可以斷言:中國農藥的航空母艦有朝一日一定會在希望中崛起。 作者:汪建沃(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湖南省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