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現狀認識出現偏差,主要還是由公眾普遍對國有企業有更高的關注度引起的。在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和各級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的指導下,中化集團建立了覆蓋各個環節重大稅務風險的控制措施。
對話嘉賓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總會計師楊林
記者:現在很多人認為,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普遍做得比國有企業好,對此您怎么看?
楊林:社會上有這樣的說法,但事實并非如此。目前確實有一些大型企業由于忽視稅務風險管理,在稅務檢查中不同程度地出現稅收不合規現象,經營業績和社會聲譽遭受損失。不過客觀地講,國有大型企業出現此類問題的比例還是很低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國有企業的確應該把加強稅務風險管理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爭當稅務風險管理的榜樣。
記者:既然您認為國有企業更應成為稅務風險管理的榜樣,那么為什么監管層和中介機構卻普遍認為國有企業落在了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后面,您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楊林:社會上對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現狀認識出現偏差,主要還是由公眾普遍對國有企業有更高的關注度引起的。同時,雖然國家與國有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已逐漸理順,但政府在對企業的資源配置等方面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比如,有的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干預較多。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帶有稅務風險的經營行為,國有企業應對的空間很小。同時,除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開展經營管理外,國有企業往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有的地方政府還希望企業能對地方財政多做些貢獻,這些責任可能引起多繳納或者提前繳納稅款,也會帶來一些風險。
記者:據我所知,中化集團已23次入圍《財富》全球500強,2013年名列第119位,主業分布于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等領域,在境內外設有300多家經營單位。我特別想知道的是,對于中化集團這樣一個大集團企業,近些年來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實現了哪些重點突破?成效又如何?
楊林: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引導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合理控制稅務風險。中化集團按照這一指引的要求,在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和各級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覆蓋各個環節重大稅務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是設立了有效的稅務管理架構,并明確了崗位職責。在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我們從稅務職能和行業特點的雙重復核管控原則出發,在集團公司會計管理部下設的稅務部分別按稅種及職能類別設置不同崗位,并與現有五大板塊的稅務經理結合成中心團隊基本架構,按照不同業務性質劃分,形成涉稅事項雙重復核機制,并不斷強化對稅務管理團隊的培訓。
二是建立了稅務決策參與和風險防范機制。我們不斷增強稅務管理在重大涉稅項目中的事前參與度,并在集團層面充分整合稅務資源。集團投資委員會擬定的投資項目,所有涉稅事宜均由集團稅務管理人員協調各業務部門稅務經理、稅種稅務經理參與研究,最后經集團會計管理部總經理審核同意后上報投資委員會。各下屬公司涉稅金額超過公司稅前利潤5%的,或對企業有較高聲譽風險的稅務事項,各業務部門稅務經理要上報集團征求意見并備案;各業務部門稅務經理還需要就本公司擬投資并購項目涉稅金額超過100萬元的經營事項,形成專項報告上報稅務中心團隊,稅務中心團隊分派相關業務部門、稅種稅務經理審核并制定稅務籌劃方案。
三是制定了統一的內部稅務管理標準。規范了各稅種日常稅務申報、繳納管理流程、常見風險控制流程等稅務管理標準化操作流程,完善了稅收政策研究制度、稅務檢查機制、考核機制等稅務業務考核管理流程。
記者:未來,您認為中化集團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哪些工作?
楊林:我理解稅務風險管理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納稅人正確遵守稅收法律、法規,即稅務合規管理;二是納稅人能夠充分利用稅收政策,在規避稅收風險的基礎上,開展稅收籌劃,即價值創造管理。目前,公司已經提出了“打造價值創造型財務”的整體財務戰略目標,中化集團將在目標指引下繼續健全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并且更加關注第二層面的風險管控問題。
作者:張剴 黃靖翔
http://www.ctaxnews.com.cn/xinwen/sdfx/201406/t20140616_1603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