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定制"省錢又增效 |
時間:2016-04-18 來源:安徽日報 視力保護色: |
在明光市石壩鎮農業服務中心,記者見證了神奇的“互聯網+智能配肥”系統。農戶只需在智能終端上輸入施肥地塊坐標,就可以查詢土壤屬性以及土壤中的氮、磷、鉀及有機質含量,再選擇農作物和目標產量,系統就能根據土壤屬性和農作物需要自動生成配肥方案,后臺確認后自動配肥機自動吐出配制肥料,一兩分鐘后一袋“量身定做”的配方肥就做好了。 4月15日,由農業部種植業司和中化化肥攜手舉辦的農企合作推進配方肥應用經驗交流會在明光市舉行。中化集團通過推進“互聯網+智能配肥”項目,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應用與推廣,加快化肥供給側改革,助力科學施肥和化肥零增長。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總經理喬因國介紹,“互聯網+智能配肥”項目,是集成農業施肥大數據,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分布式智能生產裝置,實現肥料配方、生產、施用以及農業綜合服務的智能一體化,高效率滿足農業生產對肥料定制化需求的肥料生產供應模式,是智能制造在化肥領域的應用。 省土肥站站長程燚表示,2015年我省化肥用量達341萬噸,占全國總量的6%,位列全國第5位,實現化肥減量的壓力很大。過量施肥、盲目施肥不僅增加成本、浪費資源,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還導致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受到影響。 “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而發達國家達到50%以上。”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表示,測土配方施肥是順應現代農業需求,科學施用化肥的創新性方式,有助于化肥減量增效,實現農民增產增收。2016年,中化化肥將在全國推行200家示范配肥站及配套示范田。 “測土配方施肥省肥又增產,農民很歡迎。”在交流會現場,石壩鎮王北村種糧大戶朱孟杰告訴記者,以前用復合肥1畝地需要130斤,后來用了配方肥,1畝地只需要80斤,成本節省了20%,而小麥產量不降反增。“以前小麥畝產800斤左右,用了配方肥后畝產可達到1000斤,未來我打算大面積施用配方肥。”朱孟杰說。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60418/article_342817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