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法”減化肥?農業部落實零增長 |
時間:2016-04-23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視力保護色: |
本報記者郭航報道 “莊稼要好,肥料要飽”。在傳統的概念里多施化肥和莊稼豐收畫上了等號。然而,化肥施用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近年來,化肥的濫施亂用給我國的土壤結構帶來了嚴重的破壞。為此,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力爭零增長。 近日,農業部種植業司與中化化肥農企合作推進配方肥應用,助力化肥零增長經驗交流會在安徽召開。農業部種植業司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要探索農企合作新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加快推進配方肥到田,示范帶動化肥減量增效。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化肥施用量5912萬噸。目前已經突破6000萬噸,農作物畝均用量是美國的2.6倍。同時存在嚴重的施肥不均衡、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等現象,國家農業部種植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過量施肥、盲目施肥不僅增加成本、浪費資源,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還將導致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受到影響。 農業部農技中心首席科學家高祥照表示,目前我國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總使用量的1/3,這是因為國家耕地肥力及土地基礎條件比較差,化肥的使用能夠促使像西北這樣每年只有350毫米降雨量的地區,玉米每畝年產量達到1500多斤,而這在國外是不可想象的。 “從目前來看,我國過量施肥現象嚴重,對于土壤造成了嚴重損壞。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是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措施,也是促進節本增效、節能減排的現實需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誠食(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存旺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為了進一步落實化肥零增長行動,農業部提出各級農業部門將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做好“加減乘法”,確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所謂“加法”,就是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提質減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各地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加快建設一批旱澇保收、穩產增產的高標準農田。“減法”是開發利用有機肥資源,替代減肥。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而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就是做好“乘法”增效減肥。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以配方肥應用為重點,以玉米、蔬菜、果樹為突破點,以農企合作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切入點,因地制宜推進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 農業部提出的這些具體施肥舉措,給我國化肥企業的生存指明了方向,對于一些傳統的化肥企業來說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農藥需求零增長行動,現在也是完成目標的重要節點。該計劃對于未來化肥企業的生存制定了方向,并且多項化肥優惠政策陸續取消,目的是給化肥‘斷奶’,就是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促使化肥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生產綠色化肥。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中宇資訊分析師許磊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CEO楊華鋒認為,農業部提出了化肥零增長行動計劃,并不意味著化肥生產企業開始要走下坡路,相反它對于化肥生產企業是個非常好的戰略發展期。以“化肥零增長”必將促使化肥企業在產品創新、產品結構調整,以其在生產內部管理上多做文章,同時國內外化肥企業技術方面的加深合作及資源互補優勢企業的整合,必將會提升我國化肥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許磊指出,現階段對于化肥生產企業自身發展來說,挑戰與機遇是共存的,企業應引起重視,引進新技術,增加投入,延伸產業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推廣新型肥料,并且做好新型肥料的培訓以及售后服務工作,充分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實現化肥企業質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