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肥成效初顯 中國農業加速“減肥” |
時間:2016-04-2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視力保護色: |
本報記者張一鳴 世界最大的化肥使用國正在想方設法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到2020年,中國的化肥使用量要實現零增長。 截至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85億元對全國的土壤進行檢測,并補貼農民以推廣測土配肥,而今這項工作初顯成效,2015年化肥使用量比往年增幅大幅縮小。 中國政府制定宏大的“減肥”計劃,推動農民與企業合作是其中關鍵一環,測土配肥已經初步顯現成效。農業部種植業司的相關人士近日在安徽省透露,未來在農企合作上要豐富相關內容,要把提升耕地質量與土肥的高效利用結合起來。 試點 4月中旬的安徽,已經提前進入夏季,在安徽省明光市石壩河現代農業示范區,一袋袋寫著磷肥、鉀肥等的肥料,被加入到一臺“智能配肥機”中,然后再把配好的肥料送到農戶的田間地頭。 “智能配肥機”的主人是中國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中化化肥,明光市為其提供標準化的數字接口,讓機器能夠連接上云端數據庫,當地的測土數據、區域配方數據、區域農戶種植作物數據等其他數據資源被傳遞過去,化肥企業的工作人員就可以不到田間地頭,也能為農戶配好肥。 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云端數據庫的積累,智能農業服務平臺能夠將土壤養分信息,作物營養配比與農戶特征數據充分結合。農戶在確定種植方案后,可以通過中化化肥“智能配肥機”交互界面、網站或者手機APP等多種電子商務渠道確定農資訂單。 明光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屬性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從2005年開始,農業部開始在全國推廣土壤檢測工作,全國的農業大省大多都已建立起完整的數據庫,這些數據被分享給企業,最終讓農戶受益。 當地的種植大戶明光市石壩鎮富民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張明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化肥約占到總成本的兩成,使用配方肥后,可節省肥料約一成左右。如果按照一年種植兩季計算,每畝地可節省約30元,對種植大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安徽省是國家化肥零增長行動和農企對接推進配方施肥的重點省份,明光市是中國較早一批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的試點,全國第一條測土配方施肥手機短信從明光市發出。張明在這里租種了1200畝土地,覆蓋80戶農戶,每年種一季小麥和一季水稻。 明光市政府提供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2015年,當地已經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所有村和作物,減少不合理用肥3133噸,全市糧食總增產4.178萬噸,總增收8358萬元,每畝節本增效40元。 為了保證農企合作效果,當地的農技部門也會和供肥企業合作,針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單一指導服務,或者農民自己“點菜”,根據自己情況提出需求,采取針對性檢測和指導,訂單式生產配方肥料。 2014年,中化化肥安徽省分公司與安徽省土肥站簽訂合作協議,成為安徽省配方推廣農企合作單位,在明光、蕭縣、銅陵等地,聯合開展針對小麥、水稻、玉米和經濟作物的提質增效科學施肥技術攻關,推廣“互聯網+智能配肥”模式。 這項工作是中國農業“減肥”的手段之一,在農業部種植業司的人士看來,大力推廣測土配肥,有利于解決農業效益、質量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而通過與企業合作,農業部的測土配方施肥成果被推廣到更多農戶。 2014年,中化化肥與農業部種植業司簽訂《合作推進科學施肥備忘錄》,共同推進配方肥示范縣創建、科學施肥技術推廣、化肥減量化運動。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農業部針對化肥零增長的工作重點任務中,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位列第一位,將拓展實施范圍,強化農企對接,并創新服務機制。 推廣 對化肥的過度依賴,已經影響到我國農業的長遠發展,加速“減肥”成為擺在相關主管部門面前的頭等大事。 2016年年初,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中國農村慣有的粗放式化肥使用方式,或將逐漸改觀。 馬躍表示,我國農業領域化肥使用不合理問題既與糧食增產壓力大、耕地基礎地力低、耕地利用強度高、農戶生產規模小等相關,也與化肥生產經營脫離農業需求、肥料品種結構不合理、施肥技術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相關。 “同時存在嚴重的施肥不均勻、有機肥利用率低等現象。過量施肥、盲目施肥不僅增加成本、浪費資源,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還將導致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受到影響。”馬躍表示。 中國的化肥年均使用量目前已突破6000萬噸,農作物畝均用量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農業部種植業司有關負責人透露,農業部種植業司將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探索農業合作新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加快推進配方肥到田,示范帶動化肥減量增效。 馬躍表示,中化集團將與各地政府相關部門聯手,搭建由“智能配肥機+云端數據庫+電商平臺+農業服務平臺”組成的智能農業服務平臺,加快減量化施肥技術推廣,推進科學施肥到位。 2016年年初農業部在印發的《2016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提到推進化肥“減量化”行動,重點提出“開展農企合作,加強與中化化肥等企業的合作,探索農企合作新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加快推進配方肥到田,示范帶動化肥減量增效。” 農業部種植業司負責人稱,在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應用的同時,還將逐漸加大對農戶得到測土配方施肥服務的補貼力度。 數據顯示,在中央財政補貼支持下,已有1.9億農戶得到測土配方施肥服務,被服務土地面積達15億畝以上。 馬躍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2016年,中化化肥將在全國推行200家示范配肥站及配套示范田,在明光、蕭縣、泗縣和桐城建4座智能配肥服務中心,并在明光建立化肥減量示范基地;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翻幾番。 在明光市古沛鎮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目前采用的是辣椒和西瓜間種方式,通過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作物需求少量多餐,減少浪費,實現化肥減量增效。 農業部種植業司的人士透露,將從三個方面給農業“減肥”,包括提升耕地質量,加強田間建設,提質減肥;加強有機肥利用,做好減法,替代減肥;集成推廣施肥的技術,增效減肥。 http://www.cinic.org.cn/site951/hangye/hyyw/2016-04-25/81949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