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泉州石化秉持綠色發展理念 守護碧水藍天 |
時間:2016-10-11 來源:中國日報 視力保護色: |
近日,記者赴中化泉州石化采訪時看見,三兩結伴的白鷺在廠區的綠地水塘間悠然飛翔嬉戲。作為國家煉油規劃“十二五”重點項目之一的中化泉州石化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嚴格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科學的環保管理為基礎,以先進的工藝技術為支撐,領先的環保措施為保障,始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清潔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探索走出一條石化煉廠綠色發展的新路,實現了“氣不上天、油不落地”,保地方碧水藍天。 據中化泉州石化總經理張強介紹,中化泉州石化以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為支撐,借鑒國內外大型煉油項目設計經驗,按照“大型、先進、系列、集約”原則,通過采用環保型全加氫總工藝流程,對全廠進行聯合化、露天化設計,所有工藝裝置、儲運系統、公用工程核心控制系統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并具有成熟使用經驗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進行集中控制,實現管控一體化,為項目安全環保發展提供硬件支撐。 在廢水處理方面,全廠污水處理設計規模800m³/h,分含鹽污水和含油污水兩個系列;其主要特點包括:工藝流程完整,系統投沖擊能力強;含油污水經深度處理后回用到全廠循環水系統;含鹽污水深度處理后,再經雙膜處理工藝除鹽,回用至全廠循環水系統或除鹽水系統;雙膜系統產生的反滲透濃鹽水經處理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排放標準后達標排放。 在廢氣治理方面,泉州石化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氣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使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降至最低。 在固廢處理方面,中化泉州石化遵循“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原則。工藝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定期更換一定量的廢催化劑,其中有些含貴重金屬或涉及專利技術,由催化劑廠家進行回收;不能回收利用且不適于焚燒處理的廢催化劑、廢干燥劑等危廢送至福建省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無害化填埋;動力站鍋爐排出的灰渣外委綜合利用;污水處理場產生的油泥、浮渣送焦化裝置進行處理,剩余生化污泥和化學污泥離心脫水后送有資質單位進行焚燒處理;設置危廢暫存庫2座,可臨時貯存產生的危險廢物。 在環保風險防控方面,中化泉州石化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防滲處理。根據廠區可能泄漏至地面區域污染物的性質和生產單元的構筑方式,將廠區劃分為重點污染防治區、一般污染防治區和非污染防治區,分區進行防滲處理,總投資3億元,阻止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2、設置事故水“三級”防控設施。主廠區設置50000m3、30000 m3事故水池,14000 m3雨水監控池;青蘭山庫區設置25000 m3事故水池、5000 m3雨水監控池;確保事故狀態下事故水不污染外環境。 3、海洋溢油事件防控設施。泉州石化碼頭配備500噸浮油回收船、收油機、圍油欄、吸油氈、溢油分散劑、溢油監視報警裝置等,對海洋溢油事件進行防控、處置。 在環境監測方面,中化泉州石化設置環保監測站,定期開展廢水、廢氣、廢渣、廠界噪聲、廠界環境空氣的人工監測;公司CFB鍋爐煙氣、硫磺裝置煙氣、污水總排口均設置在線監測儀并與環保局聯網,時時接受環保部門監督。此外,中化泉州石化委托第三方資質單位定期開展地下水、海洋及周邊敏感目標環境空氣人工監測,為生產操作提供有力依據。 2016年7月,中化泉州石化被授予“十二五”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環境保護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