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
時間:2017-12-04 來源:中國電力報 視力保護色: |
作者: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王能全 通過市場之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我國能源行業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通過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從能源領域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九大為當前和未來我國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能源工作的內容十分豐富。報告第九部分,即“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中的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要“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此外,十九大報告的以下方面,將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行業當前的改革和未來的發展:一是“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要求作為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能源行業,必須承擔起能源資源安全保障供給的責任;二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明確,既指出了我國能源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指明了未來努力的方向;三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我國能源行業當前發展和未來改革的具體路徑及方法。 除十九大報告外,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能源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指示。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并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五點具體要求。 我國能源行業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 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2012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但僅保持了2012年和2013年兩年。從2014年開始,美國又重新奪回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的地位。認真細致地分析,我國能源行業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一是我國的能源消費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尤其是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偏低。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還處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平均水平,持續時間長達半個世紀。二是我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存在較為嚴重的對外依賴,且未來環境問題會更加嚴峻。2016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為3.783億噸,對外依賴度高達67.3%,石油消費三分之二以上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對外依存度為34.19%。國際石油市場是一個高度周期性波動的市場,未來再一次供應緊張和再一次發生石油危機都是可能的。以中國、印度為主的新興經濟體,是近年來世界能源消費增長的主要地區。由于歷史、國家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周邊亞太地區國家在能源領域的競爭,未來將以新的形式出現且有可能加劇。三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社會已經普遍進入了消費者選擇的時代,消費者已不會停留在低水平的能源產品獲得上,對服務和產品價格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認為,從當前至少到2030年這一個時間段,我國能源行業所處的歷史階段,與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美國能源行業所面臨的形勢非常相似,具體表現在:外部,急劇增長的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需要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對海外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投資會持續增加,我國必然將主動和被動地更多介入國際事務;內部,大力開發能源和油氣資源、節能減排和開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的呼聲將日益高漲。 市場化是我國實現能源革命的最優政策選項 當前和未來相當長時間,我國能源行業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努力解決能源行業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 第一,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需要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提供差異化和高效的服務。當前和未來世界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是綠色的、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比重將降低,我國能源供給形態必須發生革命性的改變。與此同時,人類社會正在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的工業革命,需要新的能源形式,到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之際,我國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能源形態,應該是可再生的、低碳的和分布式的,需要無數企業或我們自身成為我們所需能源的供應者。 第二,市場化是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實現能源獨立的最有效手段。所謂 “能源獨立”,就是“足夠的、可獲取的、支付得起”的能源供給。回顧這四十六年的歷程,美國之所以能夠實現“能源獨立”,主要是發揮了市場力量的作用。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國頁巖油氣行業的現狀就是,8000多家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型油氣企業,包括眾多的競爭性油田服務企業及良好的能源基礎設施,透明和可信賴的監管環境及石油天然氣地質數據公開透明、石油和天然氣能夠自由定價等。 第三,市場化可以解決我國能源普遍服務面臨的難題。當前,我國能源行業,從電力到石油天然氣的供給和服務,都是大企業主導,客觀上在過去較好地解決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增長導致的能源需求急劇增加的難題,但由于服務意識、響應速度、成本控制等內在短板,大企業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差異化服務的需求,人民群眾對能源行業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能源行業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可選擇并具有高度市場競爭的服務。 具體措施方面,建議國家從營造國內市場競爭格局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出發,一方面在培養多種所有制能源企業的同時,優化能源行業大企業的國內業務,增強國內能源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保留并增強能源大企業的海外或專業化業務能力,參與國際競爭,重點從事海外、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能源大項目、基礎性項目的建設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國能源行業應形成大企業專注于對外和專業性需求強的能源項目建設及運營工作,而眾多中小企業提供競爭性的能源服務,盡快出現像美國頁巖油氣生產那樣繁榮的局面,通過立足開發國內油氣資源實現我國的“能源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