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指南發布或將開啟農產品消費升級新常態 |
時間:2018-03-27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 視力保護色: |
如果你經常逛超市,一定看過這種場景:食品攤位前,大到蘋果雪梨,小到花生瓜子,人們都習慣于一個個地去翻檢和挑選。哪怕是已經打包標價的,都不惜去拆開包裝親手挑一遍。究其原因,正是農產品標準化的問題。 農業標準化勢在必行 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吃從地里長出來的作物,但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工業產品又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口味等實在是難以衡量。你可能因為橙子甜給賣家好評,也可能因為橙子太甜了而給賣家差評,賣家無形之中就背了鍋。 但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業在生產端即已高度標準化。由于每一顆水果的品質、規格都經過分類篩選,同一級別水果的各項指標均相同,因此售賣通常以“個”為單位進行,就連口味也做到了“標準化”,上述情況也就比較少見了。 歸根結底,無論是傳統農業還是現在火熱的互聯網農業,農產品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至少由三個主要因素決定:一是價格競爭力;二是質量競爭力;三是品牌競爭力,這三個因素相輔相成,促進提高農產品總體競爭力。而這一切,無不以標準化為基礎。 標準化是要規范農產品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品質。正如有專家所言:產品不僅要口味好,而且色澤、形狀、大小等外觀也要達到一定標準。而品質主要反映的是產品內在的東西。有沒有標準的一個表現,就是看有沒有做到量化。做好農產品標準化。讓消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產品信息,產地信息,是農產品獲得信賴的關鍵。 鄉村振興,質量興農 近幾年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跨上新臺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過了吃飽的階段,大家的需求變成了吃好。我們需要高品質的物資和食品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對此,黨的十九大給出了最強音。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對于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發展品質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結果。 在此背景下,熊貓指南的誕生可以說是國家大勢所趨。2017年,中化農業提出創辦一份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致力于為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指引方向,為優質農產品贏得市場,創造機會,也期冀能提升國人對農產品的信任。 談到創辦初衷,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覃衡德總裁曾說:“幾年前,當我第一次吃到褚橙的時候,驚為天物。當時就想,如果我們身邊能夠出現更多這樣的匠心農產品,整個行業的面貌不就改變了嗎?熊貓指南就是想找到各種農產品中的褚橙,讓良心種植者獲得溢價,讓每種農產品都有標桿,讓良幣站穩市場。” 百年榜單,服務消費升級 80后、90后這一消費群體,已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導力量。這類群體有四大特點:年輕化、個性化、去品牌化、理性化。在消費上體現為注重高品質,喜歡貨比三家,也愿意分享購物體驗。這類群體更喜歡有“溫度”的產品,更加注重與產品之間的情感連接。 這種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對新消費提出了新需求。發布過《2017消費升級研究報告暨新品牌100榜單》的億歐智庫認為,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擁有三個層級:生存基本的溫飽類需求、以“安全”和“娛樂”為代表的服務型需求,以“認同”、“尊重”為核心的自我實現型需求。隨著購買力的發展,三類需求從底部向上依次實現。 社會整體購買力的提升,會使得溫飽、服務和實現三類需求按不同的比例得到滿足,造成結構性變化;其次,當社會文化帶動消費心理發生較大變化時,溫飽型消費、服務型消費和實現性消費之間會直接發生平移轉變。這兩種變化,會帶來消費品行業的震蕩和消費品類的洗牌。 熊貓指南團隊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呵護真正優質的農產品,讓它們在進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因此,該團隊對中國優質農產品的評價采用了“嚴苛近乎于偏執”的標準,確定了獨一無二的“兩有一無”原則,力求獨立、科學、公正地“真選天賜良物、不負上天美意”。讓消費者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清清楚楚。通過熊貓指南,中化農業將樹立中國優質農產品風向標,為農業現代化,也將開啟農產品消費升級新常態。 作者:王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