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舟山全球最大單體“石油島”:滿庫存可供全國用油7天 |
時間:2018-08-20 來源:央視網 視力保護色: |
油庫區(何川 攝) 最遠處一艘郵輪正在卸油,可以看到三臺輸油臂在工作。(何川 攝) 右側紅色高塔為滅火炮。(何川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 孔華)在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海交匯處,開闊的海面上有這樣一座特別的島嶼:它不產一滴石油,卻有全球最大單體“石油島”的稱號;因每年吸引超過兩萬艘國際船舶經停,這座島嶼還有著世界經濟“晴雨表”的名頭。這里就是中國重要石油儲備基地——浙江舟山岙山港。 岙山島島嶼面積為5.46平方公里,緊靠蝦峙門國際航道,與寧波北侖港隔海相望。地處沿海南北航線與長江、甬江、錢塘江入海的海江“T”字型交匯點,港域開闊,航道順直。 在中化集團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采訪組成員日前進入岙山港核心區域進行采訪。 岙山島與外界由一座通島大橋相連,需經過安檢大門才能進入油庫區。油庫區由55座儲罐和附屬設備組成,最大容量10萬立方米,直徑80米,高度達到23米,這個容量相當于可以把40個50米的標準游泳池全部注滿。在滿庫容的情況下,整個庫區的油品可供全國人民用油7天。 工作人員介紹,原油碼頭為核心作業區,安保等級為國家一級安保,一切電子設備、機動車輛禁止入內。為了消除靜電,工作人員和記者需要先帶好安全帽,然后依次通過人體靜電消除裝置——隔一段距離,用手按壓一個黑色球體一次,顯示燈亮以后才可繼續前行。 探訪當日,原油碼頭上一艘萬噸級油輪正將原油卸入油庫。原油通過碼頭上的三臺輸油臂,進入到輸油管線系統一直抵達儲油罐。整個碼頭一共有四臺輸油臂設備,每臺輸油臂每小時可以輸送3000立方的原油。 工作人員介紹,碼頭上有一個紅色的鐵塔,它是原油基地的滅火炮。可以看到在頂端有兩個炮頭連接著下面一紅一綠的兩個管道,紅色的管為泡沫管,綠色的管道為水管,在油輪發生火災時,兩個炮頭同時發射能起到滅火的作用。 中化興中石油轉運公司總經辦副主任程文濤向記者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開始在此建設岙山港及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在岙山基地的建設過程中,中化集團除了自身建有256萬立方米儲罐群和配套碼頭群,還承擔了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運行管理職責,以及中化舟山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任務。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岙山庫區現擁有儲罐256萬立方米,能接卸和裝運500噸至37.5萬噸的油輪,年吞吐能力達到4100萬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國儲庫之一,依靠天然的深水條件,可以同時停泊兩艘VLCC超大型油輪。目前有5座3千至30萬噸的油品碼頭,年吞吐能力41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