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將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貿易促創新發展 |
時間:2018-10-31 來源:農民日報微信 視力保護色: |
再過幾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大幕。作為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此次展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中化集團,采購前期準備工作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中化集團曾是我國最大的外貿企業,其68年發展歷程因專營進口而生、因轉型實業而興、因創新驅動而變,與進出口貿易結下深緣。多年來,該集團以貿易促進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見證并推動了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世界工廠走向全球市場的一次又一次滄桑巨變。
進口緊缺工農業生產原料
1950年,為了沖破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的“封鎖”“禁運”,新中國成立第一家國營對外貿易公司——中國進口公司(中化集團前身)。周恩來總理簽署任命書,盧緒章成為公司首任總經理。
1951年,公司改名為中國進出口公司,周恩來總理作重要指示:“要重視在西方國家和亞非國家中尋找突破口,爭取從這些國家進口更多的急需物資”。從1951年起,中國進出口公司開展同其他國家的貿易,進口了大量國內急需的橡膠、化肥、農膜等物資。
1952年,我國與錫蘭(現斯里蘭卡)政府簽訂第一個《中國與錫蘭關于橡膠和大米的五年貿易協定》,每年以27萬噸大米換取錫蘭5萬噸橡膠,由中國進出口公司負責執行。該協議的簽署和執行,不僅為我國換取了急需的橡膠,支援了抗美援朝,同時也為打破“封鎖”“禁運”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初始階段,中化進口了大量國內無法生產的工業、農業原材料,為保障國內生產、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該公司在長期經營進出口的歷史進程中沉淀下一支精干的外貿專業團隊,積累了深厚的全球市場資源。
成為全球資源和市場組織者
在農業領域,中化集團立足我國鉀鹽資源稀缺的現實,長期關注中亞地區鉀鹽開發項目,并作為我國鉀肥進口的主渠道,恪守保障國內鉀肥供應穩定維護農業安全的使命,多年來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烏拉爾鉀肥公司、阿拉伯鉀肥公司等“一帶一路”上的主要鉀肥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
2013年9月18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見證下,中化集團與約旦阿拉伯鉀肥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2015年5月10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盧卡申科的共同見證下,中化集團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PC)簽署合作備忘錄。2003-2017年,中化集團累計進口肥料4244萬噸,累計進口額131.9億美元。
面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反全球化呼聲此起彼伏的經濟形勢,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歷史已經證明貿易保護主義一定損害經濟,目前世界盛行的民粹政策不過是短暫的歷史彎路,這個彎不會太長。“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歷史作用會逐步顯現出來,從而持續增強中國的影響力,所有企業都將從貿易暢通中獲得發展機遇。
促進貿易將推動創新
在遍布全國的中化農業MAP技術服務中心,中化集團從全球各國進口的基礎肥原料已轉化為高科技含量的各種肥料,通過水肥一體化設備滋養著作物。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以集成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和智慧農業為手段,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涵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現代農業綜合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農業種植水平,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提升和種植者效益提高。未來三到五年,中化農業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MAP技術服務中心500家、MAP示范農場1500家,覆蓋3000萬畝以上的耕地,服務300萬戶種植者,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00億元。
貿易和創新互相促進。以貿易促進創新發展,中化集團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據悉,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化集團即將清空已經填滿的“購物車”,而計劃采購的原油、高品質肥料和高端化學品等商品清單致力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受邀參展的中化合作伙伴表示,希望把高質量的品牌和產品、最創新的研發技術、最顛覆的新商業模式和最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展示給中國消費者,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本次盛會,支持中國的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