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手記丨中國企業“買買買”背后:自信和興奮 |
時間:2018-11-10 來源:鳳凰網財經 視力保護色: |
先后執掌華潤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的寧高寧無疑是中國商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有人評價他為“紅色摩根”,有人評價他是“國企的放牛娃”。 和寧高寧多次接觸,你會發現他有著軍人的霸氣,不怕改革的魄力,敢怒感言的直率。每次公開場合,他都是那個相對說話比較多的人,回答也都讓媒體有些意外的收獲,有什么說什么,不會刻意遮掩。 此次進博會,寧高寧也是有備而來。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17家合作伙伴在進博會現場簽訂采購協議,進口以原油、高品質肥料和高端化學品為主的19種商品。這些商品來自包括美國、墨西哥、俄羅斯、法國、挪威、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色列、埃及、約旦、韓國、印度等17個國家和地區,以原油、高品質肥料和高端化學品為主,采購金額超過113億美元。 寧高寧談到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的進口“購物車”時表示想要買三類東西,一類是原料型的資源型的,中國缺原油,所以會簽比較大的原油購買合同。二類是化肥、鉀肥。三類是塑料,相對比較高端的產品。 “對于中化集團近年來進口的變化,除了量的變化,還有結構的變化,有些產品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現在變成了進口為主,方向變了,”寧高寧說道。不過,他也表示,雖然現在鼓勵進口,但并不意味著貶低出口,出口不是壞事。 在這次進博會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買家“出手闊綽”,除了中化集團,其它國企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保利集團就宣布,進博會簽約金額將高達28億美元,包括中國工藝集團與渣打銀行簽約非貨幣黃金(實物黃金)采購項目(簽約金額16億美元)等;中糧集團采購團現場簽約采購農產品“買全球”;必和必拓、淡水河谷、新日鐵住金、ABB等國際采礦業、冶煉業、電氣業巨頭分別與中國寶武下屬業務單元簽訂年度采購合作框架協議等。 不過,對于國企的“買買買”,資金可能不是最大的掣肘,他們遇到的更多問題在于“技術引進的困局”。 當問到“買買買”煩惱時,寧高寧脫口而出“哪壺不開提哪壺”引起哄堂大笑。他說道,“我們想引進更多的技術產品,但是很多地方和企業不讓。” “中化集團希望通過更加開放的貿易,引進更高技術含量的優質產品來促進企業自身產業升級,”寧高寧說。 寧高寧的真實感言引起了現在諸多央企老總的共鳴。中糧集團采購團團長、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于旭波表示,從收購原糧、收購油料、到進入到食品領域,肉食領域,這方面不是我們的強項,一定要依賴于當地的合作者。所以,不僅要靠自己,更多要靠全球大家的共同努力。 “國際貿易一定會促進貿易雙方收益的提升和福利的提升,這是經濟學的常識。如果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對雙方利益都會帶來很大損害。一方面,我們的技術發展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也會減少對方的貿易機會和賺錢機會。但這種保護不能限制我們的技術發展,只會促進我們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則提到。 中國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曦則提到,“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很多憂慮,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可能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環境有些憂慮。” 在博覽會現場,當問及中國企業的“進口”憂慮,外企高管們都認為目前中國的營商環境和知識產權等專利保護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愿意加大投資,將更多技術引進到中國。 無論是中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他們都有著共同的愿望,貿易更加自由暢通。沒有自由貿易作為前提,公平貿易便無從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