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肥”理念為化肥零增長挖出一條隧道 |
時間:2015-05-18 來源:河南日報 視力保護色: |
核心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這一目標到底該如何實現?化肥企業、農藥企業該如何應對? 單純地做減法肯定不行,相關企業亟須找尋一條破解之道。
中化化肥的“套餐肥”理念,倒是給了我們很多啟發:營銷做減法,服務做加法,是實現零增長的一條隧道。
產品搭配優化,施肥少效益高
種糧大戶張萍介紹說,以前買肥隨大溜,肥沒少下可產量老是上不去。去年“按方抓藥”,用上了中化化肥的小麥專用控釋肥,一畝地省了半袋肥,反而多打了200斤。在日前中化集團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場,200多名學員被吸引住眼球,大家紛紛擠上前發問:“這肥有啥講究?”“一袋多少錢?”“效果到底如何?”……
“土地和人一樣,也要對癥下藥,缺啥補啥。”中化化肥的技術員耐心解釋,以前過量施肥降低了地力,現在的控釋肥技術能夠減氮增鉀,增產省錢。技術員現場測量,示范田麥苗主莖比普通田的粗了不少。學員們議論紛紛,不住地點頭。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文表示,中化化肥積極倡導“科學施肥、安全用藥”,不斷推進產品創新,擴大有機肥產能,探索不同區域化肥農藥投入一體化解決方案,讓零增長行動落地。未來三年,將重點在北方地區和經濟作物集約化產區推廣螯合型生態肥料。
企業從銷售型向服務型轉變
以前很多肥料企業跟經銷商和農民都只是單純的買賣關系,沒有技術輔導,更別說存在著做最終的售后服務。銷售完成后,若無質量問題,彼此就沒有任何聯系。
有數據統計,80%的過度施肥都是因為農民沒有得到及時的技術服務。為了避免過度施肥,降低農民生產投入,中化化肥認準了把服務摻入產品銷售各個環節的變革理念,致力從銷售型向服務型轉變。中化化肥集團積極開展科技入戶示范村、農民田間學校、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將農化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去年,中化化肥累計開展各項農業服務近1.4萬場,創建示范田1300多塊,直接受益農戶近百萬人。
根據計劃,中化化肥將對參與零增長行動的種植大戶進行重點跟蹤,從農資產品供應、生產指導等方面入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木石) 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5-05/18/content_1263235.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