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體會:從黨史學習中體會現代企業管理 |
時間:2011-06-20 來源: 視力保護色: |
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 陳勇 我國的企業家們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一系列的國內企業,如華為、聯想、海爾等一大批本土企業,在向西方學習管理圣經的同時,也在自覺和不自覺地應用了中國共產黨和解放軍成功的管理經驗。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過去,其經歷,經驗正慢慢影響著整個社會,包括企業的管理發展。 朱镕基曾在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典禮上指出,我們國家現在缺少的企業管理家是缺少博古通今,既能懂國外的經營管理,又懂孫子兵法,又懂《共產黨宣言》的企業家。西方現代管理學的奠基人、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通過研究通用汽車公司,撰寫《公司的概念》,在本書中提出了現代管理意義上“組織”的概念,并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按照管理的基本原則,組織是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是為了符合邏輯。縱觀中國近100年的歷史,按照管理學的組織理論,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最具生命力的組織。從1921年7月誕生,歷經近90年的歷程,這在管理學史上絕對是空前絕后的。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組織機構可以做到這點。至今,組織成員8000萬,依然保持著先進性和適應力,并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執政黨。 我黨成功的背后蘊含了多少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寶貴財富,值得現在企業家們認真研習,結合當前集團公司開展的創先爭優黨史學習教育,本文從三點談談對黨史學習的體會: 1、共產黨的遠景使命與企業文化建設 政黨的使命與企業文化建設類似,都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奮斗目標。毛澤東曾經寫道“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共產黨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后,就與中國的革命相結合,通過共產主義這面偉大旗幟,將中國共產黨牢牢地簇擁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正是從精神層面解決了大家為什么要革命、為誰革命,分明的奮斗目標和實現路徑等問題,讓大家對革命的歷史規律看的更加深刻。然而今天的企業管理,很少由企業能從內心解決員工為什么要工作、為誰工作,缺乏激勵內心強大動力的愿景使命,普遍存在“打工心態”,從這點來說,我們的企業管理應該從歷史中學習,特別是從黨史中學習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實現隊伍的管理并最終取得勝利,他們的經歷、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2、共產黨戰略選擇與現代企業變革管理 翻開中國共產黨9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們從其成功的過去看到了很多臨危關頭的戰略選擇,讓我們無比崇敬共產黨的智慧。我們看到當年在革命初期,在攻打中心城市,在各地起義大軍頻頻遭受重創后,中國共產黨能從革命的實際出發,分析革命的客觀規律,大膽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選擇,這一選擇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無疑是大膽的,在這一大膽的選擇下更重要的是有一位能推動大膽選擇落地的人,這是革命勝利的關鍵。在中國共產黨四面楚歌遭受國民黨圍追堵截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四渡赤水,巧妙躲開了敵人的先鋒力量,最終毅然選擇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道理,在延安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紅色革命的未來,奠定了紅色政權的根基。變革管理是企業實現戰略騰飛的關鍵,變革是企業打破原有發展模式,積極推動新模式的原動力。在第三次創業征程中的中化集團,同樣面臨變革管理的問題。如何在變革中尋求第三創業新的增長點,如何在變革中尋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正是擺在企業家面前的重要難題。而這些問題的推動可以從黨史學習中尋找經驗,汲取教訓。 3、共產黨的調查研究與藍海戰略 毛澤東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充分顯示了調查研究在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中的重要性。1926年,毛澤東參加中共特別會議時陳獨秀的錯誤思想影響了會議。陳獨秀認為要限制工農運動發展,反對耕地農有,還說湖南工農運動“過火”、“幼稚”。毛澤東在這方面與陳獨秀存在重大分歧。面對分歧,毛澤東經過反復考慮,認為必須做調查研究,把事情切實弄清楚,為以后的決策作支撐。《湖南農民運動報告》也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后來調查研究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工作的一項重要方法,它是尊重客觀事實,通過實踐去認識客觀,反映客觀,以便意識更好地反映客觀,更好地做出正確選擇的哲學方法。 從1921年到今天,中國共產黨從最開始的幾人發展到今天的近8000萬的組織,在紅色理論的指導下,共產黨正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并不斷克服困難,抓住機遇,實現一個有一個的創舉,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讓國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自信。90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管理理論是先進的、科學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細細品味中國共產黨黨史,本文僅從三點體會談談對學習黨史的體會,可謂管中窺豹。黨史的精髓博大精深,如果我們的企業家們都能細致學習黨史,向中國共產黨學管理,將共產黨近90年的管理精華融會貫通到現代企業管理中,相信企業一定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開創一片藍海,贏得長青基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