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到2006年,中化公司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轉型,對企業進行系統變革和全面再造,使公司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夯實了資產和業務基礎,為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
幾年來,公司千方百計解決沉重的歷史包袱,用當期經營創造的利潤填補歷史遺留的巨額虧空,使公司的資本重新得到充實,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對比歷史上資不抵債的嚴峻局面,2006年底,中化公司總資產達到695億元,凈資產達到263億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69%和210%。歷史遺留的不良資產全部清理消化完畢,資產結構得到根本改善,國有資產的權益得到了有效維護,為企業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市場化贏利能力大幅度提高,經營業績連續躍上新臺階
成功解決歷史問題后,2004年初公司適時提出了“五年再造一個新中化”的目標,由此進入了新的健康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公司大力加強市場化運作,調整經營結構,大力淘汰低價值、高風險業務,推進經營創新基礎上的業務擴張,不僅消化了石油、化肥進口壟斷經營權的取消對公司經營造成的沖擊,使公司每年銷售收入仍保持在200億美元左右,繼續保持了在《財富》世界500強中的地位。與此同時,公司經營的內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面向市場的贏利能力顯著提高,盈利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2005年,公司提前三年實現了2004年初提出的“五年再造一個新中化”的財務目標。2006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84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3.7億元,位列商貿板塊中央企業榜首,銷售收入和利潤占商貿板塊中央企業總額的近1/4。其中,利潤總額已在1999年6.7億元的基礎上增長6.5倍,年均增長率達到30.8%。在并不占有壟斷性政策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公司各項效率指標連年實現增長,2006年公司人均銷售收入達到1021萬元,人均實現利潤24萬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在同類企業中居于領先水平。自國資委實施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以來,中化公司已經連續被評為A級企業。
(三)建立了先進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內控體系,企業管理素質和集團控制力顯著提高
公司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和內控體系,并在全公司范圍內嚴格實施,企業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改善,經營質量明顯提升。按照國資委2003年對中化公司內控體系的評價,認為中化公司“有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管理制度不斷改進,經營決策科學化不斷提高;投融資及對外擔保等風險控制機制較健全,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較完善,壞賬比例低,企業信譽好;安全質量控制制度有效,事故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資產和財務監督機制健全,內部審計認真嚴格,注重經營風險預警,法律顧問制度較健全”,總體上“處于行業優秀水平”。
(四)戰略推進取得顯著成果,主營業務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顯著增強
經過幾年來堅定不移的戰略推進,公司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和向傳統優勢貿易業務的上下游延伸,在石油、化肥、化工三大核心領域逐步形成了集資源、研發、生產、物流和營銷于一體、全球協同運作的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空間,核心競爭能力和立足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公司石油業務已經基本形成以增強原油資源和分銷能力為重點,從勘探開發、煉制到分銷、零售的完整產業鏈,國家石油公司的地位進一步穩固,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化肥業務已經形成了貫穿資源控制、研發、生產、銷售和農化服務的一體化產業布局,成為保障國內化肥市場供應、穩定化肥市場價格的“主力軍”。化工品業務以流通服務為主體,以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和對資源與市場的組織能力為重點,包括資源獲取、技術研發、生產和物流服務在內的經營布局已逐步形成。
(五)品牌價值有效提升,贏得了社會和市場的廣泛認可
幾年來,伴隨著市場化轉型的推進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增強,中化品牌的社會影響和市場影響日益擴大。2002年,“中化”、“SINOCHEM”及司徽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成為我國在加入WTO后首批認定的馳名商標之一。2004年,“中化”(SINOCHEM)商標又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化肥商品上的馳名商標,公司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同時在服務和商品兩個領域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經有關品牌研究機構評估,“中化”品牌近兩年均入選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并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