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扎根田間尋動力 |
時間:2013-05-09 來源:經濟日報 視力保護色: |
從“一船一船”到“一袋一袋”—— 中化集團扎根田間尋動力 4月底的海南三亞驕陽似火。在位于三亞市西北部的海南省樂東縣佛羅鎮豐塘村的中化化肥哈密瓜水肥一體化試驗示范基地,200畝白玉龍品種哈密瓜長勢喜人,即將采摘。基地示范戶邢孔敏是當地的哈密瓜種植能手,他介紹,以前種哈密瓜施肥灌溉主要是靠經驗,憑感覺,每畝產量5000斤左右,自從今年1月起采用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后,預計每畝產量超過6000斤,按每斤2.5元收購價算,每畝至少可增加收入2500元。 基地技術負責人、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農化服務員黃耿磊介紹說,水肥一體化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具有肥效快、肥料利用率高、節肥省力、環境友好等優點,公司將以該示范地為突破口,爭取在樂東縣3.5萬畝哈密瓜種植基地全面推廣中化化肥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服務。 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總農藝師冼昌華告訴記者,海南分公司正在全力打造“六服務二網一延伸”的農化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其中“六服務”包括水肥一體化服務、測土配方、農化培訓、病蟲害統防統治、信息平臺及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 如今,在中化集團,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一線的員工就有6000人,中化集團已成為經營化肥、種子、農藥三大農業投入品規模最大的中央企業。在服務于農業現代化這個廣闊的市場中,中化集團找到了持續發展的巨大動力。 作為一家以進出口貿易起家的國有企業,中化集團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外貿企業。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家化肥流通體制改革,中化集團失去了原有國家政策性壟斷資源,化肥獨家進口權被打破,業務一落千丈。 痛定思痛,中化集團邁開了改革步伐。農業是中化的主營業務之一,公司推行市場化戰略轉型,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在優化傳統貿易業務內涵的同時,大力向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關鍵環節強化競爭能力建設,促進公司經營模式持續創新,公司在農業投入品領域的產業地位得到持續提升。 “市場化是中化轉型的戰略方向。針對原來產業定位模糊、業務形態單一、盈利能力脆弱等問題,公司制訂和實施了以培育企業市場化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的市場化轉型戰略。”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說。在這一戰略指導下,公司集中資源發展主業,改造主營業務傳統的經營模式,逐步從貿易代理型向營銷服務型,進而向產業服務型轉型。 經過10多年來的戰略轉型,目前中化集團下屬的中化化肥已經從一家單純的外貿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涵蓋資源、研發、生產、分銷、農化服務全產業鏈。中化化肥已擁有參控股生產企業共14家,總產能超過1000萬噸。公司的化肥分銷網絡覆蓋了中國95%的耕地面積。 “10多年前,靠國家政策性壟斷經營,我們一船一船地賣化肥。那時候只要坐著等,客戶就會上門。如今,中化集團在全國除西藏外的所有內地省份的主要農業縣,設立了2000多家鄉鎮、村級化肥分銷網點,我們深入田間地頭,走街串巷,一袋一袋地推銷。”劉德樹說。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種子市場的安全對于我國糧食安全具有決定性影響。在做大做強化肥業務的同時,公司通過內聯外合,兼并重組,在種子領域影響力日益壯大。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中化集團。目前,中種公司已經成為我國唯一以農作物種業為主營業務的“育繁推一體化”國家級種子公司,綜合實力在國內保持領先。 農藥是重要的支農產業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進一步增強農藥業務經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2012年中化集團以原中化上海有限公司為基礎,對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沈陽化工研究院(南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重組,組建中化農化有限公司,作為中化集團農藥業務統一管理平臺,實現農藥研、產、銷一體化經營。目前,國內生產的農藥主導品種40%以上由沈陽院開發并推廣應用,其中有兩種自主創制的殺菌劑品種已成國內市場的主導產品。 “未來,中化將繼續圍繞化肥、種子、農藥等業務,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矢志服務中國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劉德樹說。 記者:楊國民 |